与上海“一衣带水”的海门,一直是江苏对接上海的重要桥头堡、南通建设上海“北大门”的窗口和上海重要的经济腹地。10月30日下午,2019江苏海门(上海)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说明会在沪举行。400多位来自央企国企、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大型民企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共商合作共赢发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活动现场20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超300亿元。
通讯员 俞新美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莹 严君臣
沪海两地加深合作
〓七成外来投资来自上海
说明会现场,海门市委书记陈勇致辞。作为环沪地区重要组成的海门,坚持以“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动一体化”为己任,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书写了“强富美高”新海门建设的生动篇章。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进程中,海门始终把对接上海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最现实的路径选择。三年来,海门引进沪籍超亿元重大产业项目80个、总投资超200亿元,涉及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目前,落户海门的外来资本和项目中有70%来自上海。
当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质性推进,给海门新一轮发展带来了百年未有的重大机遇。陈勇表示,海门将围绕打造“上海高端制造业配套基地、上海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上海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上海农产品首选供应基地、上海公共资源服务合作基地”五大基地,找准融合点,持续抓突破,积极接受上海辐射。按照建设上海北大门“交通枢纽节点城市”要求,抢抓江苏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契机,全面参与沪苏跨江融合试验区建设。
据了解,海门连续25届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19年位列全国第20位、江苏第8位、苏中苏北第1位;名列2019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15位、江苏第7位、苏中苏北第1位;获评江苏省2018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6.5%,列江苏63个县市第7位。
推出系列扶持政策
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说明会上,海门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晓敏作海门投资环境推介。郭晓敏表示,与产业共生,海门是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海门将抢抓机遇,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与上海的产业协同,加快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和城镇开发互动并进,加速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是海门重点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目前三大产业拥有256家规上企业,应税销售、入库税金撑起了规上企业半壁江山。以此为基础,海门加快三大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两大地标产业,全力打响“海门药谷”生物医药品牌,并全面拓展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域。
现代家纺、现代建筑、电子信息是海门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海门围绕产业发展高层次,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拉长现代家纺产业链条,推动现代建筑产业集聚,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层次。
据介绍,今年以来,海门服务业应税销售实现近40%的增长。下阶段,海门将重点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这三大现代服务业。
未来几年,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沪海通勤将更加便利,海门将全面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并深入实施对接上海“55580”行动计划,不断加强与上海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更加充分释放沪海两地“同城效应”。
顺应市场主体发展需求,海门为广大投资创业者搭建最佳平台、提供最好政策、配置最优资源,全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近年来,海门致力于降低各项投资成本,切实为企业减负,投资配套保障完善;在产业政策上,积极鼓励企业投入,对设备投入超过500万的新办企业,按设备投资额的10%进行补助,最高可奖励2000万元。此外,海门大力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对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对本市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上市企业,最高可奖励1000万元。
为了吸纳更多优质人才,海门还推出一系列重磅政策,出台了“人才新政10条”,鼓励企业引育“高精尖缺”人才。市财政对年薪超出30万元部分的20%,3年内给予每人每年最高30万元补助。对企业引进的本科以上青年人才,给予最高18万元岗位津贴和15万元购房补贴。今年,海门还将高标准规划建设1.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为企业招才留才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