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2019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
跨界达人黄昱宁摘得首奖
  第二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作家黄昱宁摘得首奖 理想国供图

  10月25日下午,第二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在京揭晓。这一旨在创立兼具权威、影响力、持久性与国际对话能力的文学奖,本届得主为作家黄昱宁,获奖作品为2018年8月出版的《八部半》。本届得主由戴锦华、黄子平、贾樟柯、路内、张大春五位评委共同选出,张大春代表评审委员会颁发奖项,颁奖词为:“黄昱宁展现了很丰厚的文学修养,以洞澈的世情与人情观察,使短篇小说的形式深度生动展现。不同类型作品于焉也示范了作者打通西方现代小说传统与中文写作的卓越能力。”

  获奖者黄昱宁表示:“感谢评委们把这个青年文学奖颁给我这个四十多岁才开始写作的中年妇女,说实话之前我自己也不知道之后能有多少精力可以投入到小说创作中,但我想今天应该有答案了,我接下来创作道路会走得更加坚定一点。”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曦

  黄昱宁《八部半》摘得首奖

  2018年,横跨翻译、出版、批评三大领域的黄昱宁,以一部小说集《八部半》完成了从文学布道者向小说家的转型,这本书名让人联想到费里尼同名名作的小说集收录了8个中短篇,以及一篇带有虚构色彩的非虚构长文。黄昱宁说她的小说有点像“异装癖”,她喜欢写与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的人物。

  黄昱宁自称从小就有虚构冲动,尽管这样的冲动的真正释放,是要到40岁以后。但一出手,便已经是老手。对西方现当代文学如数家珍的她,毫不吝啬地在自己的小说处女作里进行复杂精巧的叙事实验。正如李敬泽说的,黄昱宁“太国际范儿”,这位在上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上海土著,并没有像许多同行一样,以鲜明的地域色彩在以乡土为主流的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插上自己的旗帜。但与此同时,黄昱宁的写作并没有“翻译腔”,用黄子平的话说,“这是一种非常纯净的汉语写作,居然没有翻译腔,这是非常难得的。”

  《八部半》有一个核心主题——媒介。手机、微信、杂志、电视等现代或前现代媒介都构成叙事载体,串联起现代都市社会里的蜚短流长、社会新闻,又或是“黑镜”式的科幻寓言。而用做了十多年文学批评的黄昱宁自己的话说,她写的是基于互联网等媒介发展起来的新型人际关系和欲望结构、欺骗和自我欺骗、角色与角色错位、追问小说在未来的命运。

  在获奖后接受媒体访问时,黄昱宁重申了文学前辈对自己写作的深远影响,但自己并不想成为第二个他们:“写作都是从阅读开始的,阿特伍德、麦克尤恩在技术上、观念上对我的写作一定是有影响的。他们的影响一直在我的文字里,在各个角落里面,但我不希望成为第二个他们,拷贝一个人是没有意义的。中国不需要一个山寨的麦克尤恩和阿特伍德,黄昱宁要找到属于黄昱宁自己的声音。”

  她推荐读者去看《八部半》中的《文学病人》,“我自己工作跟各种国际的文学奖有很多关系,所以就设想诺贝尔文学奖被别的奖挑战,出现了机器人和作家之间的比赛,里面有好多料,我是带着一种调侃的意味写的,那个时候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在文学奖的台上,反过来再思考这个问题,我自己觉得挺有意思的。”

  新鲜的感受力、新鲜的想象力、新鲜的生命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是华语文学领域首个为发掘和鼓励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作家的奖项。

  自今年4月10日开始征件,截至5月15日止,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共收到来自作家与出版单位的近百部小说作品参评;8月1日,文学奖委员会公布了进入初选名单的8部作品;9月1日公布决选名单,来自青年作家班宇、郭爽、黄昱宁、杨好和远子的五部作品入围。在颁奖礼的现场,五位作家也分享了自己的文学经验与创作追求。

  班宇谈及从乐评写作到小说书写时这样形容,“写乐评的时候,更多是依附一个作品进行一些文化或者感受性的阐释,但是小说不一样,小说相当于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游戏,为自己创立了游戏规则和它的玩耍路径,有更为丰富的可能性。我为丰富的可能性所着迷,所以这是我后来选择写小说的一个原因。”

  郭爽始终对“报人”身份感到荣耀。之所以选择写小说,而不是其他的文字形式,是因为“小说对我来讲可以想象不存在,媒体每天处理的是存在的、可见的事情,这个世界非常真实。我关心那些没有那么容易解释,不是那么好回答的东西。我发现小说比较自由。所以,就这么写起来了。”

  黄昱宁做过多年的翻译、评论和出版工作,这些经验在她看来,“对于我的小说创作是一种打基础的准备工作,但同时也是一种很难逾越的障碍。因为我的工作需要跟很多文学大师神交,翻译麦克尤恩等作品的时候,你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你很难继续,会不停考问自己,我克服这道障碍花了很多年,但克制表达欲也是产生张力的过程,一定是会反映在我的文字里面的。”

  杨好则把进入文学的过程描述为一个“捉鬼”的过程,由于出身文学家庭,“没有经过选择地、被强制性地看到这么多名字,文学从一开始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鬼影重重的世界,我一直都不愿意正面面对这件事情,所以我不断在绕弯路,从电影开始,然后学后现代,学艺术史,甚至去学商业,我一直在回避文学这个事实。但是发现每一个路径都指向了表达的欲望。我发现原来文学就是那个我不得不跟它相伴的鬼影,就坦白接受这个事实。克服这个障碍之后,就发现自己可以勇敢下笔去写小说了。”

  远子很早就有了写作的想法,但一直不敢去下笔,因为之前读的经典文学太多了,做了文学网站的编辑之后,他发现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他们很多时候并不是从自己的经验或者看到的事实来出发的,更多其实是在模仿文学史里面的作品,有的时候很难看到现实的影子。你就发现,你每天看的这些东西都是这样的,他们一直不停地写,在不停地产出,一点都不羞愧,我们好像也可以做一点类似的事情。这个经历是对自己的伤害,但是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安慰。”

  第二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

  决选短名单

  《冬泳》班宇

  《正午时踏进光焰》郭爽

  《八部半》黄昱宁

  《黑色小说》杨好

  《白日漫游》远子

  

  初选长名单

  《冬泳》班宇

  《正午时踏进光焰》郭爽

  《八部半》黄昱宁

  《无中生有》刘天昭

  《黑色小说》杨好

  《一瓣河川》雨楼清歌

  《故乡》余松

  《白日漫游》远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