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建校60周年。
60年日月如梭,一段段热血往事被定格为记忆,历久弥新。
60年岁月如歌,一个个奋斗故事如同一个个跃动的音符,汇聚成行进中的辉煌乐章。
60年再出发,团结奋进,不懈攀登,是师生们献给母校最好的贺礼。
向奋斗致敬,向奋斗者致敬。
陈敏
历史沿革 甲子奋斗,铸就辉煌
1959年,百业待举的新中国迫切需要大量工程人才来推进农业机械化,为此,原农业机械部决定在我国北、中、南部地区各建一所部属农业机械中等专业学校。几经筛选,南部学校花落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无锡。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应运而生。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学校发展迅速,至1964年底,学校根据国家需求将专业调整为内燃机制造、机器制造、铸造、工业经济管理,建成9个实验室、13个教研组、6个科室,并在上海、苏州、常州、无锡等地设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
1977年,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开始招收两年制“大中专”学生。次年,承办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三年制大专班。1979年,学校复校,更名为“江苏省无锡机械制造学校”。1980年,学校跻身国家级重点中专行列。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独立升格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江苏省教育厅,更名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学校接连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和“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在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从连续三年的全国第六跃升至全国第四。
产教融合 创新改革,层浪叠涌
1989年,学校引进联邦德国“双元制”,先后与20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其中,100多家企业成为学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5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为学校提供价值一亿多元仪器设备,40多家企业开设冠名订单班,铸就学校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1991年,学校建成三个附属实习工厂,并提出教学、实习、生产、经营、社会服务“五结合”改革思路,创新打造出“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1998年,学校建成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投入2700万元建设集教学、实训、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工业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2006年,学校探索实施“全程-开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方面积极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分散式、双进程交替”有酬顶岗实习,另一方面大力吸纳企业全程参与专业调整、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实施和教学管理等。
2012年,学校投资6500万元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国内首个“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并申请成为“江苏省工业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15年,学校牵头组建“全国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技术职教集团”,着力促进行企校深度合作,推进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如今,总投资2.15亿元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项目即将建成,建成后它将成为国家机电类工匠培育中心、智能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机电类产业国际合作实训中心、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服务中心,为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立德树人 格局开拓,风光正好
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爱胜看来,“立德树人,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未来才会有无限可能。”学校创立融“通识课程、隐性课程、专题教育、专项教学、技能训练”五大模块为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
2004年,学校启动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给立项团队配备指导教师,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资金支持;并建成了太湖校区创业街、中桥校区大学生创业园,给学生创业提供指导教师和优惠条件。
2010年,学校开始尝试分类培养创新人才,每年在4个机电类专业中挑选专长突出的好苗子组建“创新教育试点班”,实施小班化、导师制和项目化教学,因成效良好改为8个二级学院各设1个“虚拟创新班”。
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推进文化育人,开设无锡方言与文化、锡剧之美、惠山泥人等吴文化课程,举办吴韵江南文艺晚会、爱家乡爱祖国诗朗诵等校园活动,传承吴文化爱国、敬业、礼让、友善等传统美德。
学校建设“机械工业文化园”“无锡籍院士馆”等文化场馆,与中国(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等20多家单位共建素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以求学报国的院士风范、实业报国的锡商情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笃学之心、创新之趣。
学校创办60年来,培养的7万多名毕业生以“肯干、能干、会干”广受好评,学校也享有无锡机械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随着学校办学格局的不断开拓,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每年吸引数百家企业来校参加大型“双选会”,就业率一直稳居98%以上。
人才强校 外引内育,累土至山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也不是一座‘飞来峰’,我们有今天的成就,是学校一代代教职员工薪火相传,专兼职教师们累土至山的成果。”学校校长龚方红的话语里透着聚才筑梦的诚意与雅量。
一方面“全力引”,学校特别聘请了杨叔子院士、姚建铨院士等高层次专家学者;并从行业企业中聘请100多名产业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其中,“大国工匠”顾秋亮,是中船重工七〇二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装配组组长、钳工高级技师。
另一方面“加紧育”,学校推出了教授工程、博士工程、双师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和双语工程等六大工程,并积极为中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提供国内外进修、下厂参与工程实践等有利条件,组织教师赴海外进修、培训等1800多人次,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正是有一批想干、敢干、能干、实干的教师推动,学校的发展不断积厚积深,建成首批国家示范专业4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1+X试点专业2个,省高校品牌专业2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全国机械行业品牌与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并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国家规划教材36部。同时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二等奖近20项;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省自科、省社科在内的部省级及以上项目60余项。
截至目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共有专任教师650余名,其中教授50余名,博士100余人;拥有国家教学名师2名、省教学名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列入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40余人。
逐梦前行 发展大路,越走越宽
60年建设,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已发展成为拥有中桥、太湖两个校区,资产总额11亿元,设有机械技术学院、控制技术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爱尔兰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
学校坚持以贡献谋发展,提升科研水平,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建有江苏省传感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省级工程中心和研发平台10个;年完成社会培训量达8万人日;教师年均取得专利500多项,其中部分专利已向企业成功转让;学校获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1个,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省自科、省社科在内的部级及以上项目60余项。
学校在高职教育国际化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进。学校先后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的30余所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与美国、澳大利亚、丹麦、日本等国建成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吸引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教师前来接受培训,以及60余个国家1700多名留学生求学,来华留学生总数居全省高职院校之首,并连年荣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催人奋进的新起点上,今天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传承与创新中踏上了新的征程,怀揣梦想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