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人为破坏、自然风化,南朝石刻“很受伤”
该如何保护?专家建议:应与陵墓“合体”考虑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的麒麟半个身子没了

  走在南京和镇江丹阳的乡间,会不时邂逅一些“南朝来客”。有的仰天长啸,有的侧首远眺,有的吐舌卖萌,每只都有独特风格。近日,一段“千年石刻遭大学生非法拓印”的视频引发热议,使这些古朴的神兽再次回归人们的视线。在江苏境内,这样的南朝石刻共有33处,都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其中南京21处、句容1处、丹阳11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它们的现状如何?防护措施能否在有效保护和更好展示之间寻求平衡?现代快报记者展开调查。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张然/文 牛华新/摄

  美!千年石刻灵动威严、线条流畅

  昂首长啸,长须微卷垂于胸前,双翼线条繁复而流畅,从脊背到尾巴雕有串珠状纹饰,通体华丽,这只敦厚庄重的麒麟便是南朝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位于江苏省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只麒麟的四足和尾巴都有明显的接缝,新修补的部分呈花白色,新雕的线条远没有之前的生动,纹饰也失去了立体感。

  更令人唏嘘的是,原本成对的石兽命运不同,一只昂首千年,另一只只剩残躯,风化严重。

  与兴安陵石刻的雄壮高大相比,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又是另一种风格。这里的麒麟更加窈窕俊秀,矫健灵动,洋溢着蓬勃的动感。它们侧着脑袋,凝望远方,足下还攫有一只小兽,以示勇猛。

  “南朝陵墓的艺术风格,有早晚的变化。”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介绍,早期石刻的整体风格是敦厚庄重大气;齐梁时呈S形,灵动秀美;到了陈朝以后,国家衰落了,连石刻都没有精气神了,向更瘦长发展。“做得最好的是齐梁时期,造型在美术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

  人为破坏、自然风化,南朝石刻“伤痕累累”

  10月6日被上海大学生非法拓印的石刻怎么样了?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发现,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中,位于东南侧的一只麒麟,右翼残留着点点墨痕,梁武帝萧衍修陵麒麟的左右腿都有少量溅落的墨滴,梁简文帝萧纲庄陵麒麟的左腿和左翼残存少量墨痕。

  早在2014年,位于南京栖霞区的萧景墓望柱也曾遭受非法拓印,清洗了7天才恢复洁净模样。同年被盗拓的萧憺墓石刻,目前被存放在一个封闭的亭子内,大门紧锁,无缘观看。

  人为破坏令人扼腕叹息,因为自然本就无情。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的麒麟失去了半个身子,陵口石刻的麒麟没有四足,萧憺墓石刻的辟邪失去了头……

  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南朝石刻都是“身残志坚”,以残缺的造型传递着古韵之美。“石刻大多是石灰岩雕刻的,因为石质和纹理,风化后就会整块掉下来。”林留根表示,自然风化是目前石刻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

  露天、建亭、加玻璃罩……哪种保护方式靠谱?

  这些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朝石刻,目前的保护措施有哪些?在现代快报记者走访的11处中,9处暴露在野外,但附近都有监控,1处位于亭子内,有玻璃罩保护,还有1处位于工棚中。

  9处位于野外的南朝石刻,所处环境也各有不同。萧恢墓石刻和萧憺墓石刻身处一个小公园内,环境优美。而陵口石刻附近则堆满了建筑用的沙石,石刻的围栏也被破坏,围栏内种了不少蔬菜。

  有玻璃罩保护的是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石刻,它们位于湖中央的三个亭子内,由于周围拆迁,地势被抬高,所以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湖泊,建起了一座有水有桥的萧宏石刻公园。除了仅存的一只辟邪,公园内还有一对石望柱和一对龟趺。但是隔着玻璃观赏效果显然不是很好,一位在公园内游玩的市民主动和记者攀谈起来,想弄清楚石碑上到底有没有字,因为在玻璃的反光下实在看不清楚。

  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位于南京市甘家巷小学内,周围都在拆迁,当记者赶到的时候,大门紧锁,门口岗亭内也没有人。向里张望,白色工棚内有两对龟趺和一对望柱。记者拨打学校外公示牌上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村委会的,说这个学校已经废弃,他们不是管文物的,也没有学校钥匙。

  在小学门口,记者还遇到一个特意打车过来的历史爱好者,在门外张望了一会儿,她失望地离开了。

  让人失望而归的,还有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在手机导航显示即将到达目的地时,一位壮实的小伙挡住了记者的去路,他坚称这里是他家的庄园,里面是私人鱼塘,没有什么石刻。

  专家:有陵才有石刻,应与帝王陵“合体”保护

  南朝石刻该如何保护?学术界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有学者认为,大气污染、酸雨对石刻的腐蚀性大,加上玻璃罩可以阻挡风水雨淋,同时防止人为伤害,让石刻更安全。也有学者认为,在罩子里既有碍观瞻,又改变了石刻的原生环境,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坦言,目前针对南朝石刻没有公认的好办法。“谁都不能保证,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不会带来新的问题。但是有一条是大家都认可的,加强人为管理,要经常有人去看看。”

  “除了地面文物,我们也关注地下文物的情况,包括陵园的布局、墓葬的结构。我们想为它们制定保护规划,也为今后申遗做好基础工作。”林留根透露,他们下一步计划对南朝陵墓展开系统的考古调查,但是他并不赞成建博物馆对这些南朝石刻进行集中保护,“石刻在那个地方是历史形成的,移开了就把历史割断了。”

  “石刻的主体是陵墓。”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也认为,帝王陵应当一并纳入整体保护。他表示,南朝帝王陵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和雕刻水平,需要一个有针对性的地方保护法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