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4版:20年 和徐州在一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全面转型
惊艳!城市绿色发展的“徐州样本”
  国内首台400吨级液压挖掘机
  徐工汽车智能化精密焊接机器人

  9月23日到29日,徐州连续举办六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徐州在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全力加快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全面转型,初步走出一条让人惊艳的具有徐州特色的中心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李伟豪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力争2025年跨入“万亿俱乐部”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徐州历届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一以贯之推进的重点工作。

  据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钱钢介绍,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概括来讲,主要要实现“两大突破,三大成就”。“两大突破”:国家和省战略层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和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取得重要突破。“三大成就”:产业支撑力显著增强,城市承载力大幅提升,发展竞争力实现飞跃。

  数据显示,2018年,徐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55亿元,自2012年以来七年接连跨上五千、六千亿级两大台阶,总量保持苏北第一、淮海经济区首位,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30位。

  按照徐州市委全委会工作部署,力争到2025年,中心城市首位度显著提升,跨入“万亿俱乐部”。到2035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建成长三角北翼重要的副中心城市。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徐州全市上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一条符合徐州实际、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徐州工业生产能力迅猛增长。2018年,全市水泥产量1362万吨、生铁97.9万吨、起重设备64.9万吨、铲土运输机械63162台、压实机械8258台、混凝土机械2835台;园区载体加快发展。截至2018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达到16家,实现业务总收入1.12万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614.5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9.4%;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8年,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3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51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1.92%;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38.3%和37.7%。

  实现“煤城”蝶变

  徐州生态华丽转身

  近十年来,徐州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成功实现“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涅槃。

  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生态则生态”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实施修复后,潘安湖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九里湖湿地公园获得“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采石宕口治理方面,对主城区42处采石宕口实施修复,生态恢复率达82.4%。其中,珠山宕口遗址公园成为全国首个宕口遗址公园,被誉为废弃矿山治理的典范之作。

  近年来,徐州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颁布实施了《徐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目前,全市已创建云龙湖、故黄河、潘安湖、金龙湖、丁万河等5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7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实现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绿色蝶变。

  坚持绿色发展

  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近年来,徐州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己任,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先后荣获“江苏省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

  累计投入近3300亿元,先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快速路、奥体中心等600多项城建重点工程;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创造了棚改的徐州模式,近60万居民彻底告别“蜗居”。建立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7.46%;围绕公共文化旅游服务,打造众多公共文化设施和一系列文艺精品。在2018年省高质量发展文化指标考核中,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2846平方米,位列全省第5位。

  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68家,生态旅游示范区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星级酒店48家,旅行社208家。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近年来,徐州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以党建为引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四位一体”的社会善治徐州模式,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联动融合,优化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市区41家派出所均设立了公调对接调解室,配备了83名专职调解员。今年全市共调解矛盾纠纷1.9万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在市县两级信访接待中心设立了访调对接调解室,已化解信访事项4987件。

  目前,全市形成了医患、交通等纠纷专业调解,机关、单位内部调解,家庭、邻里社区调解“三结合”的多元调解格局。

  针对机动车违停、违法建设、车窗抛物等不良行为,强化联动治理,依托48个城管服务岗亭,将市区划分为64个巡区,联合开展全方位、全时段巡查,并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视频探”四位一体治理体系。

  提升营商环境

  全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2018年以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性举措,以3年为周期推进“建设年”“提升年”“深化年”活动,全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多部门联合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对43个乡镇(办事处)、131个政府所属部门或机构、14个事业单位、69个国有企业的拖欠情况进行实地延伸核查,共清理欠款18996.11万元。跟踪培育、走访调研、帮扶支持328家企业,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000万元,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重点企业培育资金800万元。

  此外,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中推动审批服务效能实现新提升,目前“网上办”可办率达95%以上,164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马上办”。持续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公平公正交易新环境。今年,徐州建成并上线运行“不见面”开标系统,完成农村产权交易系统采购程序建设。1-8月,完成工程招投标开评标现场跟踪见证服务484项,中标金额累计255.93亿元;成交48宗地块,面积5095亩,成交额138.88亿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