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大江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南大校友王贻芳获2019未来科学大奖
他是个“老南京”,去年曾在快报两会演播室与记者畅聊“大国重器”
  王贻芳去年曾作客快报两会演播室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赵杰 摄

  9月7日,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在北京揭晓。邵峰荣获“生命科学”奖,王贻芳、陆锦标获“物质科学”奖,王小云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其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是南京大学校友,去年曾作客现代快报+·ZAKER南京的全国两会北京演播室,与记者畅聊“大国重器”。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安莹 舒越

  他是个“老南京”,曾师从丁肇中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王贻芳是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家住南京清凉山汉中门一带,小学和中学全都是“就近入学”,似乎和学霸沾不上边。不过本科毕业时的机遇,让王贻芳的人生“开挂”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面向全国招收高能物理研究生,王贻芳获得了南京大学物理系的推荐,并顺利通过丁肇中的考核,开始在丁肇中的指导下研究高能粒子,为他以后从事中微子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贻芳是国内中微子项目的负责人,首席科学家。曾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成为首批入选的6位“杰出人才”之一。低调、内敛,这是王贻芳身边同事对他的评价,甚至有点“科学狂人”的感觉。

  2014年4月,南大和王贻芳所在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了“粒子与核物理英才班”,共同培养对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同步辐射、粒子天体物理、宇宙学等学科感兴趣,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方向研究的本科生。

  中微子到底有何神秘之处?记者了解到,中微子是非常小的粒子,没有结构,肉眼根本看不见。但宇宙里中微子非常多。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祁鸣教授称,中微子的研究非常有用,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三代的通讯工具,替换目前人们打手机用的传输工具微波。“中微子则可以从地球这面直接打到另一面去,穿过整个地球而不会衰竭。”

  去年曾接受现代快报两会记者专访

  去年3月,王贻芳曾作客现代快报+·ZAKER 南京的全国两会北京演播室,与记者畅聊“大国重器”。他直言,“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国重器,都是过去十几年的投入和努力见到的成效。”王贻芳说,通过大国重器的研发和建设,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国外的差距在快速缩小,甚至在某些研究方向和领域已实现了世界领先。

  作为“大国重器”的建设者、见证者,王贻芳院士也感受到了大国重器给科技发展带来的“魔力”。他表示,大科学装置需要长远的规划,研究的时间也比较长,属于大投入,成功和失败的风险并存,但如果真的成功的话,受益也很大。”

  新闻延伸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等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作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