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2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寻觅江南之旅 即将上演
  乐震文 《清润石含雨》 69×137cm
  乐震文 《秋色梁家河》 69×46cm
  乐震文 《云壑泉声》 90×97cm
  乐震文 《高躅无近蹊》 90×97cm
  陆春涛 《雪塘凝荷香》 60×85cm
  陆春涛 《月明仙梦回》 57×91cm
  陆春涛 《暗香浮动》 150×200cm
  陆春涛 《静影摇波月》 27×97cm

  江南诗意是乐震文、陆春涛绘画艺术的底色

  □张立行

  有一百个导演,就有一百个“莎士比亚”。有一百个画家,就会出现一百种“江南”。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所钟情的江南。

  海上名家乐震文、陆春涛,年龄不同,背景各异,创作风格相去甚远,然而,江南却早已成为他们共同的绕不开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乐震文、陆春涛在本次展览所呈现的绘画作品,不管是与江南相关还是无关,直接还是间接,旧作还是新作,具象还是抽象,内蕴的江南诗性、姑苏诗意却无处不在。乐震文、陆春涛“寻觅江南”,实际上真正所要寻觅的是源远悠长、丰厚蕴藉,曾经潜移默化地予他们以无穷滋养的江南诗情诗意。也许,在乐震文、陆春涛看来,江南“就是诗词歌赋,就是画山绣水,就是说不尽也道不完的风花雪月”。

  江南诗意是乐震文、陆春涛绘画艺术的底色。但身处上海这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也令他们得以借助更为开阔的中西文化视野,吐纳世界艺术风云,从而能够展现出当下海上绘画丰富多样的崭新风貌。

  乐震文是一位深得中国传统绘画三昧的出色的艺术家。这一方面来源于他出众的天赋和过人的勤奋;另一方面不能不说得自于他早年特殊的机缘,悉心拜读临摹了大量中国传统经典绘画真迹,能够烂熟于心,从而体悟到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所要表现的独特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家来说,山水与其说是客观存在的观看对象或者是需要予以征服的对象,还不如说是一种可以亲近、可以进入的特殊家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自然观。林泉的高致,无论水墨渲淡的云峰石色,还是闹处辟幽的城市山林,以形媚俗,澄怀味象,都是画家精神的寄托。乐震文借由研习中国传统经典绘画迈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堂奥,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乐震文今天之所以能够薄发,在海上画坛独树一帜,一定程度上也正是缘于当初他在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传统文化两方面的厚积。

  然而,入于传统而止于传统远非乐震文的艺术人生目标。他起步开始艺术创作之际,幸遇改革开放。他有理想、有抱负、有使命感,对新生活充满激情、真情。他深知,社会的现实图景发生了变化,视觉的图形也应有相应的不同。他以从不满足的探索精神来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从表现自我,抒写胸中逸气,到转向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别开生面的“乐氏山水”应运而生。他在艺术创作上进行了成功的创新性的现实转换, 有意识地突破了旧有藩篱和陈规旧约,展现了不断向前的“创新姿态”。他长于用色,将色与墨相撞、相融而形成“出人意表”的奇妙境界。他的作品唤起的境界是崭新的。境界的转换无疑也引发并直接促成了笔墨语言的重新整合与新的生机的注入。乐震文的崭新笔墨语言恰到好处地将他对时代变化的内心感受化为笔底精彩的千山万水。

  二十二年前在香港,我初识年龄与我相仿的陆春涛。他是随老师钱行健去香港办师生展。其时,陆春涛给我的印象也就是一位追随老师浸淫于传统书画的普通艺术青年。谁料,如今的陆春涛早已与所谓的“传统”绝尘而去,成为中国当代水墨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呈现给我们一个异情别调、前卫酣畅的当代水墨新世界。昨日的“陆春涛”是如何蜕变成今天的 “陆春涛”,我并不清楚,也从来没有向陆春涛探询过。但是,我私下揣摩并越来越深信,正是时代的巨变和他那份深藏于心的不安分,推动着他不断前行。

  近几十年来,时代的迅捷发展需要艺术家做出新的选择。是被动跟随还是主动出击?聪敏如陆春涛显然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他以全新的姿态,挺身于当代水墨创作之中。这种姿态,并非仅仅是绘画的姿态,更是一种文化的姿态,是一位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艺术家的雄心和野心:赋予中国水墨以当代品格和气质,能够与世界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说陆春涛与“传统“绝尘而去,既是一句调侃,实际上他确实也在自觉地摆脱“传统”的某些陈腐气。但是,他并未也不可能丢弃已经深入到骨髓的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绘画。他巧妙地借取传统文化、绘画丰厚的资源,但又力图以当代艺术思维来驾驭水墨媒材;既与传统文化相联系,又与之相差异。他从具象的传统国画走向更具艺术概括力的抽象水墨。无论是过往的《江边》系列、《荒谷》系列还是当下的《荷塘》系列,都以少胜多,由此及彼,充满隐喻的符号象征意味,令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有人曾告诉我,陆春涛进入当代水墨,更多靠的是灵性和直觉。我曾经信以为真,被一脸平民化憨相的陆春涛所惑。但是,当有机会听他吐露心声,看到他亲自撰写的《欧洲笔记》,才发现他对人生、社会、中外艺术乃至文学电影戏剧有那么多深刻而精妙的“形而上”观点。陆春涛做当代水墨绝非误打误撞的偶然,而是他自觉理性的必然选择。

  (注:作者张立行系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乐震文、陆春涛:立心皆为“美德”,立义皆为“美艺”

  □曹俊

  沪苏两市,自古一体。明代以前,苏州即为江南重要的行政中心。著名学者李伯重先生认为:“明清苏州是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外延的特大城市。”清代康雍乾三朝名臣孙嘉淦在《南游记》中写道:“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清代中期的苏州,人口150万人以上,堪称是江南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近代以降,上海肇兴,作用及地位光辉日新,演变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还将发展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沪苏两市深具共通的文化根脉和共有的精神家园,文化交融方兴未艾,渐成两市一体化发展的题中之义。今年以来,苏州美术馆自沪苏“双城”美术交流互鉴着手,以江南文化为共同的文化标识,策划主办《江南意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三生长忆是江南——海上名家姑苏诗意作品特展》《初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书法名家特展》等一系列高质量的美术大展,主动对接上海,率先探索“双城”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战略。

  丹桂飘香之际,苏州美术馆主办《寻觅江南——乐震文、陆春涛双个展》,亦是“双城记”系列大展中首个上海代表性画家展览,别开生面、开创先河。人之相知,贵在知心。震文先生和春涛先生亦师亦友,交谊真挚,气类相契,深谙画道之微言大义,在艺苑享有盛誉。鸿篇佳作灵性而隽永,简淡而深邃,皆具中国美学之精义,蔚然成一大观。

  震文和春涛先生求艺迹辙有异,但在艺术追求上却是血脉相通,超越乎年龄、地域和时间之上。《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朱熹曰:“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冯友兰则在《中国哲学史》中阐发:“所谓形而上者,超时空而潜存者也;所谓形而下者,在时空而存在者也。”中国传统文人画重在探求画家自身理想寄托、人文情怀等,尤以形而上的世界为最高境界。震文先生和春涛先生广学博采米家山水、董香光、倪云林、文徵明等精华,又镜鉴欧美现代艺术之所长,兼收并蓄,熔于一炉。以独特的视角发现、领悟、重建视觉图像的生成,褪去锋芒;以精湛的笔墨功力,随心所欲挥就心中的笔墨,来源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终达乎于形上。

  绘画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各有风流。“一粒粟中藏世界”,春涛先生专心于半亩荷塘这个小世界。荷塘里,春来春去,花开花落。春涛先生之画艺亦日臻炉火纯青,佳作层出不穷,渐窥画道,卓然自成一家。“万物皆吾与也”。震文先生专注于摹写山川园林,摄景于亭榭之表,发兴于深山之巅,师法造化,孜孜矻矻,已臻高远耳。震文先生心与天游,多闻道以启发性灵,多行路以写出自身笔墨,摅发人思,传为内涵之神。

  司马相如《答圣览》曰:“赋家之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春涛先生自性本心,因心求象,不断陶冶,泼墨出自己的意象,传递出自己的情感、意兴和时空,表达出象外之象、韵外之情。虽沉浸于因心造荷塘,但他表现出的却是“自有真丘壑,不在区区荷塘间”的意境。他的画作意蕴丰瞻,内中有真象、有真情、有真意,出于纸上,体现出他对世间生命的真情感悟和人文情怀的诗性表达。

  程颢有诗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震文先生修学卓识,骨老气清,思古之情与求新之心深种。窃以为,震文先生之山水取意于江南“士大夫画”,博观约取,澄怀观道;又思弘道艺,寝馈中外艺术数十年,捻大雅,觅新生,独创前人未有之面目,如闻空谷足音也。

  董其昌云:“淡乃天骨带来,非学可及。内典所谓无师智,画家谓之气韵也。”春涛先生肫挚恳恻,讷于言而敏于行。马蒂斯说过,画家作画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淡”落脚在他的绘画中,即是“不落言荃”,用笔墨直接调动观众感受,含蓄隽永,留有余味,如“水中之月、镜中之像”,一派江南水墨淋漓流润,形成独特之遒上风格。

  恽南田题曰:“画至神妙处,必有静气,无斧凿痕,方寸纸墨间,静气凝结。静气,令人所不讲也。画至于静,其登峰矣乎。”恰震文先生心有静气、骨苍神膄,气清质实。虽历经沧海,却泊然自处,澄静优雅。观其山水,远山逶迤,葱茏蓬郁,天光云影,青山绿波,自有灵气涌动。品其画意,墨彩凝润,古拙纵逸,含蓄不露,别有华滋拂煦。

  黑格尔曾言:“美是生命。”康德则言:“自然的美,是一件美丽之物;艺术的美,是一物的美的表现。”美是人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尤为美之使者。震文先生和春涛先生饱游沃看,涵泳体究,立心皆为“美德”,立义皆为“美艺”。览自然之和谐,悟万物之生机,存乎一心,创造甚广。《文子·道德篇》曰:“上学以神听之,中学以心听之,下学以耳听之。”震文先生和春涛先生思古之功力、高旷之胸襟、审美之远见、独到之旨趣,洗练卓立,罕能及之。此展倘能为江南绘画艺术比较参证,令观者感受万物之韵律、生命之和谐、艺术之不息,亦为当今画坛辟以新途,以资进步,则幸甚焉!

  (注:作者曹俊系苏州美术馆馆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