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领略中国古代风俗的典雅况味
  《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
  许晖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楷和模既生于圣人冢上,又有着正和直的特质,故而被称为万世“楷模”。

  现代人说话写文章,为求言简意赅,常常会引用一些现成的词汇,比如,说及不想让人分享的东西,会称之为“禁脔”;谈到某人气度宽宏,会称赞他有“雅量”。殊不知“禁脔”“雅量”等,其原本的词义与现在的词义已经大不相同,前者指的是小猪脖子下面最肥嫩的一块肉,在东晋时期为晋元帝专享,不许他人染指,后来用以专指皇帝的女婿;后者形容酒器的容量很大,后来成为善饮、酒量大的专用词。可见每一个汉语词汇的背后,都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或者变得面目全非,或者变得迥然不同,而且其中还隐藏着许多古代社会风俗史的微妙细节——许晖的新著《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即列举出100个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用来揭示这些词汇演变的过程,讲述其中隐藏的古代社会风俗史的微妙细节。

  古人遣词造句,向来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字无出处。哪怕是一句寻常的日常用语,也一定有自己的源头,决不可能存在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字句之中既蕴涵着知识和趣味,同时也包蕴着风尚、礼仪、习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词汇大多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不作解释,对它们的理解就会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有些甚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像“吃了吧”这样一个十分平常的问候语,自然是与荒年和战乱时期的食物匮乏密切相关的,这个并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像“筷子”“楷模”这类词汇就不同了,筷子最初叫“箸”,与“住”同音,因江南船家舟行讳“住”,称“箸”为“快”,讨口彩的意思,久而久之,“箸”变成了“筷子”。而“楷模”则是两种树的名称,其中,“楷木生于孔子冢上,其干枝疏而不屈,以质得其直也”;模木生于周公冢上,叶子以四季的变化分别呈现青、红、白、黑四种色彩,是为古代正色。楷和模既生于圣人冢上,又有着正和直的特质,故而被称为万世“楷模”。

  有一些词汇背后有着妙趣横生的故事,比如哄堂大笑,据欧阳修的《归田录》记载,冯道与和凝同朝共事,有一天,和凝见冯道穿了新鞋,便问价格几何。冯道举起左足说“九百”,和凝一听,马上质问下人:“我的鞋为何花费一千八百?”这时,冯道又举起右足说:“这个也是九百。”引得众人哄堂大笑。有一些词汇背后蕴藏着美丽的诗意,比如花信年华,古人将三月花开称作“花信风”,而从初春到初夏,一共有八个节气二十四候,故称“二十四番花信风”,后来引申为女子二十四岁的青春年华,可谓既文雅又富有浪漫情调。有一些词汇是佛教习俗与人们愿望的体现,比如风调雨顺,原是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守护在寺庙山门两侧,各司其职,俗谓“风调雨顺”。另外还有一些词汇则是社会状况的真实反映,比如“耗子”,“子”是“子鼠”之“子”,“耗”则指古代征收钱粮时的损耗——将老鼠称作“耗子”,实际上是老百姓希望老鼠嘴下留情,不要偷吃太多,以致贪婪的地方官员最后将损耗全部转嫁到老百姓头上。

  许晖对这些汉语词汇溯本求源,当然并不仅仅是为了讲述隐藏在其间的风俗故事和细节,他也以这些词汇来刻意营造出一种古典的审美意境——尤其是配上诸多中国古代名画或者日本浮世绘的图片,以图证史,以史证图,这种用意就显得更加鲜明。对于这些汉语词汇蕴藏的古代风俗,许晖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在谈及美女的“梨涡”时,他就对南宋的道学家们进行了批判,对“情之大者”的胡铨大加赞美。他说,尽管胡铨被道学家斥为“为天下耻笑”,胡铨所恋的艺妓被斥为“妖物”,但美的流传并不以道学家的意志为转移,“梨涡这一美丽的称谓仍然流传了下来,无情地嘲弄着腐儒们的道学气。”

  作为一部以汉语词汇还原古代风俗的通俗读物,应该说作者在考证方面的确存在着不少牵强附会的谬误之处。但瑕不掩瑜,对于蕴藏在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许晖其实无意做过深的学术探讨,他只是以一种闲情逸致式的书写,来解读汉语词汇背后的某些玄机——讲逸事,谈掌故,剥茧抽丝,娓娓而谈,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就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风俗的典雅况味。 王淼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