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北大教授写给学生的19封人生信札
  《十九札》
  朱青生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公司

  有人说,高考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从高中到大学,大一新生不仅需要规划未来的学术生涯,还要对人生方向、职业方向作出选择。值此开学季,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写给学生的19封人生信札——《十九札》面世,为各位大学生们寻路护航。该书是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不仅是北京大学的通选课教材,也是多所高校的新生必读书目,更被《新周刊》评为“我们时代的33本青年书目”之一。

  《十九札》的写作历时四年,收信的学生不固定,既有艺术系专业的学生,也有在大二迷茫于学业的清华大学的理科生。数年之间,这些寄信人或已远赴海外求学,或已进入社会工作,大多则至今仍在学校念书。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时刚入大学,如今已成为终身愿以学术为业的人。朱青生教授将多年来的学术经验与人生经验汇聚成谆谆教导,从“大学之意义”到学术规划、论文写作、资料卡片整理乃至“科学与人文之辨”等方面解答了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学生的困惑。

  中国的大学并没有延续中国古代“太学”的传统,而是以欧洲的University制度所建立的。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们而言,“student”这一身份就成了进入大学的第一重改变。Student一词源于拉丁语Studens,意指要“自找努力”(studere)和“分析选择”(diligere)。这两点既是对研究者的要求,更是对大学生的要求。

  在《十九札》的第一封信中,朱青生教授便以“大学的意义和性质”为题,从大学之性质、大学的基础、大学的特点与目标等方面回答了为什么我们要读大学这一问题——大学是一个培养学术人才的学校,是施教者传授人伦准则和社会理想的组织,它更是一个科学的保证。在大学中,人类的理性可以在大学这一个系统中,根据理性本身的逻辑,自我生长,自我推展,自我检测,自我批判。

  朱青生还在《十九札》中从“知识之源头”阐释了文科与理科之间重要的联系。在《十九札》的第18封信《关于科学的局限》中,朱青生教授将这封信寄赠给了清华大学的一位同学,讲述了“科学知识”与“人之存在”的联系,解答了理工科的学生容易产生一个误解——以为文科不属于科学的范畴。

  在《十九札》中,朱青生反复提到了——提问的重要性。朱青生在书中指出没有任何一个方法是以一当全,解决特定课题的方法,必须是根据这个课题的资料和需要,在解决过程中逐步建构。他特别指出了提问对于个人发展和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性,在朱青生看来,提问不仅是学问中问学求知的动机,还是对课题的设置和解决方法的追寻。只有经历精神成长的怀疑、辩驳和创造的积极鼓励,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学者。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凡 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