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现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8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茅奖揭晓!江苏籍作家徐则臣上榜
五位获奖作家中,有三位接受过现代快报读品周刊专访
  2018年8月5日《读品周刊》
  徐则臣:怀念那些粗粝的生活
  2019年4月14日《读品周刊》
  梁晓声:认清“人世间”的真相依然爱它
  2019年4月21日《读品周刊》
  李洱:雪下面的草尖、希望和理想,常常被人忽视
  扫码看专题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16日揭晓,梁晓声《人世间》、徐怀中《牵风记》、徐则臣《北上》、陈彦《主角》、李洱《应物兄》五部作品最终登顶。获奖作家第一时间接受快报连线,其中三位接受过现代快报读品周刊专访。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曦 见习记者 曹嘉欣

  徐则臣:

  感谢茅奖鼓励

  让我觉得吾道不孤

  五位获奖作家中,41岁的江苏籍作家徐则臣是最年轻的一位。在上海书展活动间隙,他接受了快报连线。对此次摘得茅奖,徐则臣表示特别高兴,也很感谢茅奖的鼓励。

  他说:“写作这个事儿,它就是一个人的事儿,一个人孤独地战斗。但是一个人的事儿,也需要别人来呼应,就像在沙漠中行走,如果周围一点人声没有,那是很可怕的,期望能够有呼应,哪怕这个呼应是个批评。现在是一个奖项、一个奖励、一个肯定,那当然更好,让我觉得吾道不孤。”

  徐则臣,出生于1978年,江苏东海人。2005年,北大硕士毕业后入职《人民文学》杂志,现任杂志副主编。作为年轻作家,徐则臣崛起速度惊人。早在四年前,他就曾凭《耶路撒冷》提名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是入围茅奖前十的最年轻作家。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4年)。

  茅奖作品《北上》,是关于京杭大运河的故事,也借古老河流展示近代百年来的民族历史。徐则臣透露,接下来他会写一部关于大运河的非虚构作品,“写《北上》时有很多的想法,还有很多没法写进小说里的东西,我可能会把这些用非虚构的方式清理一下。”

  徐则臣工作在北京,但同时也是江苏签约作家,《北上》完成于签约期内,所以这也是一部“江苏作品”。对此,他表示,“其实不管到哪儿,你是江苏人,江苏的因子肯定是抹不掉的。”

  梁晓声:

  感到欣慰,70岁的人也还是需要一种鼓励

  70岁的梁晓声凭借百万字巨著《人世间》摘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梁晓声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当之无愧的多面手、“常青树”,到目前为止,他创作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2000多万字,著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返城年代》《年轮》《知青》《人世间》等,他的许多作品以其鲜明的人文性和对时代的思考性越来越成为无法被忘却的文学经典。

  8月16日,刚从乐山治病归来的梁晓声,在北京家中接受了快报连线。他说,对于评奖过程没有太多关注,也是有人打他手机,才知道得奖了。对于得不得奖,他始终抱着寻常心,一部作品究竟怎么样,自己用功努力认真到了什么程度,自己心里是有数的。“当然70岁的人也还是需要一种鼓励,接受了这种鼓励的话也还很欣慰,另外也感谢那些评委,这个书很长,可能是评选中最长的一部长篇了吧,那大家都要很认真地看完之后,才能够投票,所以这首先是要感谢的。”

  从事文学创作四十余年,梁晓声一以贯之地关注现实,是名副其实的现实主义作家。梁晓声说:“现实主义的前提是现实题材,我觉得一定要尽可能地呈现我对现实社会、现实民生和当代人的一些解读。我也尝试写过别的风格的小说,但还是喜欢现实主义,我受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在下乡之前所阅读的主要是西方启蒙时期的一些作品,那这些作品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的文学理念也是从自身所受到的影响而形成的。”

  李洱:

  评委们对艰苦的文学探索表达了信心

  当代著名作家李洱凭《应物兄》摘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写了13年的小说,2018年底一面世,即引发各方关注,登顶各大文学榜。今年4月,现代快报记者赴北京面访李洱,作家本人曾就这部作品进行过详细的解读。

  《应物兄》获奖之后,记者连线了李洱,正在开会的他,给记者发来短信,对于此次摘得茅奖,他表示:“看到消息,可以想到评委们在众多好作品中,做出了怎样的艰难取舍。我想,评委们对《应物兄》的现实品格表示了鼓励,对艰苦的文学探索表达了信心。我充分尊重评委们的劳动。”

  从2002年1月出版《花腔》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室每年的年度选题表里都保留着一项:李洱新作。此后,每年的年度选题论证和组织会上,编辑都底气十足地回应:李洱新作明年铁定交稿,新书年内出版。但均未如愿。直到有一次,李洱告诉编辑这部曾以《焰火》《风雅颂》等各种暂定名留在选题表里的作品,已正式命名为《应物兄》,编辑这才心里真正踏实起来。但李洱要求编辑严格保密,因为他不愿受到干扰。

  坊间有各种传言,一说李洱在憋一个“大家伙”;一说他大概永远也交不了稿了!对于小说写了13年,写坏3台电脑的事,李洱解释:“小说写13年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这或许能说明李洱的智力中等。但同时也说明我是比较认真的作家,愿意对文字负责任,愿意对作品中的人物的命运负责任,愿意对他们所遇到的每个困难,他们心灵里的每个褶皱负责任。”

  陈彦:

  “文学陕军”

  又有新收获

  在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文学大省陕西又有收获。继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秦腔》之后,剧作家陈彦凭借《主角》获得茅奖。常居北京的他,这几天正在陕西老家休年假。

  对于此次获奖,陈彦表示“诚惶诚恐”,“因为陕西是文学大省,底蕴非常深厚,前边的几座大山都堪称文学高峰,他们标高树在那里,创作的确不易,我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在努力,在自己所熟悉的这一片生活领域里写作。”

  陕西名家很多,陈彦和陈忠实、贾平凹等交往很多,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陈忠实老师给我的戏剧和小说先后写过五篇文章,都很长,贾平凹先生也给我写过好多文章,再加上我俩又是老乡,都是商洛人,创作上必定受他们影响比较多。”

  茅奖作品《主角》是写秦腔演员的,此前贾平凹曾凭《秦腔》摘取茅奖,在陈彦看来,这两部作品在写作手法上完全不同。“《主角》是借一个秦腔演员的成长史,写了改革开放40年宏阔的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生活,也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史有关。”

  徐怀中:

  尽最大力量

  去完成精彩的一击

  徐怀中,出生于1929年,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从文工团员到将军部长,亦文亦武,一生跌宕起伏。《我们播种爱情》《无情的情人》《西线轶事》《阮氏丁香》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茅奖作品《牵风记》以1947年晋冀鲁豫千里挺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物和一匹马的故事。徐怀中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八路,是挺进大别山的亲历者。20世纪60年代,他曾以此为题材创作出《牵风记》的雏形,将近20万字,后来由于种种不测,小说手稿被销毁。这次创作起笔于四年前,经过不断的修改与润色,五十余年后,小说终于与读者见面。在《牵风记》中,徐怀中以对文学创作终身不竭的激情和追求,实现了他矢志不渝的写作追求:“尽最大力量去完成精彩的一击。”

  相关新闻

  新华书店设立本届茅奖作品专架

  《应物兄》《北上》特别受欢迎

  快报讯(记者 王凡 见习记者 曹嘉欣)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包括《人世间》《牵风记》《北上》在内的五部作品获奖。现代快报记者在新华书店南京新街口店二楼文学专区看到,这里特别设立了本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专架供人阅读、了解,吸引了不少读者的驻足。

  据新华书店南京新街口店销售部经理吕翰介绍,专架从8月13日就设立了。设立以来,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在提名的十部作品中,《应物兄》和《北上》最近销量最高,而这两部正好也是获奖作品。像《人世间》《刻骨铭心》等多部作品则都是门店内的长销书。“这两天大家一直都在问,都在等获奖的作品是哪些,除了个人,也有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来询问,想选购作为职工书屋的必读书目。”

  本版图片为快报资料图片或作家本人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