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大江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7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常德盛:
我是党员更是农民的儿子
  常德盛(右)在田间 资料图片
  扫码为他们投票

  “我是共产党员,更是农民的儿子。”回想50多年奋斗经历,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如此给自己定位。1966年9月至今,他在蒋巷先后担任了7年大队长、46年大队、村党组织书记。50多年来,常德盛带领蒋巷全村干部群众,把蒋巷建设成为共同富裕、环境秀美、风清气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出了一条“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精神传家”的强村富民之路。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何洁

  1966年5月,22岁的常德盛光荣入党。50多年来,他始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年轻的常德盛作为蒋巷生产大队大队长,接手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蒋巷泽坞锅底塘,十年九涝一旱荒;泥堵围墙茅草房,树皮草根拌青糠。”这是当年蒋巷村的真实写照。常德盛喊出了“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宣言。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常德盛带领大家实施了长达10多年的治水改土工程,靠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肩挑背扛,千亩低洼地填高了1米多,变为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的旱涝保收粮田。

  常德盛认为,蒋巷虽然在农业上翻了身,但光吃饱饭还不行,还得想方设法让人民富起来。继“农业起家”之后,常德盛又迈出了两大步,那就是“工业发家、旅游旺家”。

  20世纪80年代,常盛集团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华东地区知名的轻、重钢结构和轻质建材企业,为全村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当蒋巷村民的米袋子、钱袋子双双鼓起来后,面临着还要继续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20世纪末,常德盛创造性地提出了“旅游旺家”的新思路,村里由“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正式走向“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的发展阶段。每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近两千万元,蒋巷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如今,全村工业产值已超过10亿元。但是,在这里却看不到连片的工业厂房蚕食农田的现象,依然保持着江南水乡田园之美。

  从1973年9月担任蒋巷村支部书记以来,常德盛就给自己规定了“三不”原则:不吃请、不收礼、不徇私。随着村里的发展事业蒸蒸日上,20世纪90年代,常德盛又将自己的“三不原则”发展成“不拿最高工资,不拿最高奖金,不住最好房子”。虽然是企业董事长,但他却只拿村里党委书记一份工资。企业转制时,该拿的股份他一分没要,这些股份,在今天至少价值上亿元。该得的销售提成即使以1%计算,多年累计也有千余万元,他分文没取。“我是共产党员,更是农民的儿子。”常德盛说。如今,蒋巷在“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的后面,又加上了“精神传家”。

  常德盛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荣誉,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八大代表,被中宣部选树为全国重大典型集中宣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