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南京眼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600多岁明孝陵哪“不舒服”,马上知道
景区监测预警平台即将上线
  明孝陵监测预警平台即将上线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赵杰 摄

  墙体下沉倾斜、碑刻风化、牌坊变形、立面渗水、周围植物病害……以后,明孝陵哪里有“不适”,都将第一时间知道!7月4日,现代快报记者从中山陵园管理局获悉,目前,明孝陵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招投标,项目正式启动,计划于2019年年底基本建成并通过验收。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见习记者

  卢河燕

  明孝陵是南京目前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于2003年7月3日“申遗”成功。16年过去了,明孝陵完好如初,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副处长周菊萍介绍,“人工监测从2003年就已开始,此次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将实现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数据的对接。这套系统在北京故宫、颐和园、敦煌莫高窟、鼓浪屿等地已实现。”主要针对明孝陵整体格局、各个区域存在的可能风险进行监测、评估和预警,监测文物本体、遗产价值环境、自然环境、人为活动因素以及专项监测等,实行24小时监测。

  “比如,目前方城明楼、神功圣德碑亭等文物单体已经加上的几顶‘帽子’,其实是静力水准仪。”周菊萍告诉记者,这些都装在建筑顶部,游客们肉眼难以辨别,但如果墙体有些微的沉降,我们将第一时间得知,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全方位的监测系统,要添哪些新设备?记者了解到,比如针对建筑类的遗产本体,将在渗水处放置盛水装置,定期统计数量;看墙面是否变形,则依靠全站仪、水准仪、倾斜仪等;针对裂缝,如果是人工可以监测的,用钢尺或者游标卡尺直接量,人工难操作的,则需要近景摄影或全站仪交会测量,一般一个月测一次。“设备监测和人工监测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周菊萍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对遗产本体监测,明孝陵的花花草草、珍贵名木、来往客流均在监测范围。比如,大金门附近将装一个小型气象站,监测周围的“微环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风力、pH值等;古树名木的树冠长势、白蚁危害、空洞位置一一记录;方城明楼等各个点的瞬时游客量、现场照片等都将形成数据,防止景区“超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