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72峰,吴中独揽58峰,有五分之三的太湖水面,拥有180余公里的太湖岸线,被誉为太湖最美的地方。一直以来吴中区都是苏州乃至江苏省的生态保护重地。既要守住环太湖地区限制发展的生态红线,又要寻求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盘活这盘棋,成为吴中人需要创新突破的一道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吴中区创造了自己的发展“加减法”,以建设“减法”换生态“加法”、效益“加法”,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努力寻求平衡点,将生态红利释放出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吴中新篇章。
黄继山 朱健
用减法,留住蓝天、碧水、净土
作为太湖水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苏州市行政区域内水域4.5万亩太湖围网拆除到今年6月底前已经全面完成拆除任务,正在等待验收通过,其中,吴中区拆除围网达2.7万亩。这意味着从前以养殖为生计的太湖渔民将告别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
在吴中区东山镇茭白港,眼望着太湖碧波荡漾、山清水秀的景象,东山镇副镇长杨忠星介绍,本次拆围东山镇所涉渔、农户965户、2674人。目前,通过开展技能培训?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引导渔民发展经济作物,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到周边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
从2014年开始,吴中区持续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制定完成《吴中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通过实施“河(湖)长制”“断面长制”,太湖“五位一体”精细化管理成效明显,太湖吴中水域水质稳定向好。通过对化工、家具、印刷行业VOC治理和汽修行业整治,完成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8年优良天数比例为72.9%,同比上升5.5%。完成202家重点工业企业用地及遗留地块基础信息调查及风险筛查,建立污染场地档案和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库,将土壤调查作为建设学校、商住等敏感项目的前置条件,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对沿湖重点镇(街道)实施保护优先战略,制定最严格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划定“三线一单”,2018年共劝退拒批项目35个,涉及投资金额3.135亿元。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2018年完成整治3362家。
用加法,求索产业发展更大红利
在胥口镇的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项目经理李克坚介绍了他们的“独门绝技”——一款自主研发的“高速数码印罐”设备。它利用数字喷印技术实现工业生产环境下的高速个性化印刷,真正实现小批量、定制化、一罐一图等个性化特点,0.3秒就可以获得一款专属于你的“私人定制”,为世界首创。他们生产的商用高速数码印罐机,每分钟可以生产2000~3000个易拉罐、4500个易拉盖,成为全世界仅有的四家具备高速易拉盖、易拉罐生产设备成熟技术的企业之一,产品出口至大洋洲、欧洲、中东、美洲等地区。
李克坚介绍,公司目前正在运用自主技术跨界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外壳,该研发成果得以运用后,将彻底改变新能源汽车电池外壳的业态。
用环太湖地区的建设“减法”换产业发展“加法”,鼓励环太湖地区推进禁止建设区内土地复垦、生态修复,腾出建设用地指标,转移至重点开发板块使用。
近年来,吴中区确立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疗及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以聚焦促进集聚,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增长极,着力改变过去“样样有一点、样样一点点”的尴尬。
目前,吴中区智能制造相关企业已有200多家,去年实现规上产值455亿元,占全区产值近三分之一。吴中成为苏州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的制造高地,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输出地。
吴中区委书记唐晓东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绿水青山”不会自然演变为“金山银山”。环太湖“加减法”需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不少”,对吴中区来说,环太湖地区是最大的关键,也是最大的难点。他表示,最根本的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