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6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跟着一本书
喝一杯对的啤酒

  □思郁

  夏天到了,忙碌了一天,炙烤的太阳终于消失不见了。华灯初上,拖着疲惫的身躯,此时,最想干的事情,就是携上三五好友,找一个大排档,来点烤串,配上一扎冰镇啤酒。这几乎是大多数人梦想的惬意时光。但是,我要打断一下,问一个看起来简单的问题:你了解你喝的啤酒吗?

  像啤酒这种酒类,也许就因为太日常了,日常到我们可以忽略不见,反而形成了我们认识上的盲区。记得美食大佬陈晓卿有次在访谈中说,夏天的小龙虾是最适合交际的食物,因为吃起来大快朵颐,想要尽兴,需要双手都忙碌起来,心无旁骛,根本没有空再去玩手机。其实啤酒也是夏天最适合交际的酒类,夏天的夜市和大排档,基本都是各种啤酒占据主角,白酒和红酒都是陪衬。啤酒怎么喝都行,可当饮品,可降暑、解渴,而且轻易不会烂醉如泥,最适合微醺状态,最失态的情况也不过是多去几趟厕所,放空一下膀胱,回来继续把自己灌醉。

  但对啤酒,我们只能说喝得多,但是了解最少。比如,我们喜欢冰镇啤酒,喝多了就以为所有的啤酒都适合冰镇,尤其是炎炎夏日。但换个角度想,我只是需要凉爽的话,并不需要啤酒,冰水其实也可以。啤酒与冰凉的温度相得益彰的情况并不是没有,有一种德国冰啤酒,原本制造于冬天,酿酒师将酿好的传统高浓度的窖藏啤酒放在低于冰点的环境中,直到水和酒精分离,去除了水分,剩下的浓缩啤酒就可以喝了。这种啤酒的酒精度相对其他啤酒要高很多,风味浓郁,常常带有更浓的水果味和甜甜的焦糖味,适合冰镇小酌。

  但是对很多啤酒来说,冰镇过的玻璃瓶会影响啤酒的风味。比如百威啤酒,冰镇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它本身的风味并不强烈,而且恰恰在冰冻临界的温度时更容易入口,但是对一些热带啤酒,或者大麦酒来说,它们最好在55华氏度,大概12.7摄氏度的温度下展现出来风味最佳。另外,啤酒最好要避免暴露在高温之下,根据酿酒师的实验,把酒桶暴露在温暖的气温里,二氧化碳气体和液体就会分离,导致大量的泡沫产生,啤酒的香气就会分解,在热力的作用下,啤酒的味道会变得非常糟糕。

  当然,以上的知识点是我现学现卖,之前我对啤酒的认知也就是冰镇配烧烤的水平。这几天读了一本书叫《如何畅享啤酒》,作者叫约翰·霍尔,是一位专门报道啤酒行业的记者。这本书对啤酒的历史、原料、酿造、风味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而且文笔非常流畅清晰,读起来会非常增长见识。喜欢啤酒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会让你以后喝啤酒的时候,少犯很多低级错误。

  再举个小例子吧,喝啤酒需要特定的杯子吗?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啤酒不需要特定的容器。它之所以让我们喜欢,就是因为它极其平民化,一次性的杯子也可以,玻璃杯、高脚杯、易拉罐,基本什么容器都可以用来喝啤酒,甚至像青岛市民一样,每次用个塑料袋配个吸管都没问题。但是,按照霍尔的说法,“只要能够做到,还是要用玻璃杯喝最好,而且只要有可能,应该选择合适的玻璃杯”。比如,我们最常使用那种圆柱形的美式品脱杯,这种玻璃杯比较粗糙,容量比较大,最关键的是,我们每次喝酒的时候都喜欢把玻璃杯灌得满满的,这种做法很影响我们的饮酒体验。霍尔建议说,每次应该在酒杯的顶端留出空间让啤酒的香气恰当地挥发出来,尤其是对那些印度淡色麦芽啤酒、塞森啤酒、大麦酒,或者任何添加了风味原料的啤酒,在杯子的顶部留下一定空间非常有必要。另外,这种大容量的啤酒杯,厚度上也影响了体验,最好选用薄一点的玻璃杯,这样的杯子只带走少许啤酒的低温,从而让啤酒保持更长时间的凉爽,因此也就更接近酿酒师的本意。

  总而言之,啤酒好喝,莫要贪杯,如果你再懂点啤酒的专业知识,那就会让你在社交圈中大放异彩。

  ■好书试读

  伊什梅尔与警察的事件过去一年之后,他仍然在第六大道他常在的地点摆摊。我想看看在那些没有明显种族和阶级不平等的地方,在人行道上的公共形象被视为是体面的、对路人不构成威胁的地方,人行道生活是如何运行的。在奥维·卡特的陪伴下,我来到了简街。这里距第六大道只有五个街区,是简·雅各布斯时代西村的核心区域。我们拜访了来自佛蒙特州肖勒姆的一户人家。他们姓罗普,住在西村街头的一辆露营车里。

  ——《人行道王国》

  [美]米切尔·邓奈尔/奥维·卡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93年,哥伦布从美洲第一次返航,凯旋的队伍在塞维利亚和巴塞罗那拥挤的街道间穿行,他向西班牙民众展示了无数的奇珍异宝——迄今未知的红色人种,见所未见的珍禽异兽,尖声鸣叫的斑斓鹦鹉,笨拙的貘,还有不久将在欧洲安家落户的奇特植物和果实,玉米、烟草和椰子。所有这一切都令欢呼的人群倍感新奇,然而最使两位国王和他们的谋士们动心的,却是装在几只小箱子和小篮子里的黄金。

  ——《人类群星闪耀时》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有时候是为了去做研究,有时候也是出于连我自己都不太清楚的缘由,我从英国出发,多次前往比利时,有时候只呆上一两天,有时候又呆上几个星期。我感到这些前往比利时的学术旅行往往把我带到十分遥远的异国他乡。在这样的一次学术旅行中,我在阳光灿烂的孟夏的一天,来到一个之前只闻其名的城市——安特卫普。

  ——《奥斯特利茨》

  [德]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