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南京眼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5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紫金山三座石桥,见证南京保卫战烽火
文保志愿者:希望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陵园新村旧址西侧古桥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蔡梦莹 摄
  邵家桥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蔡梦莹 摄
  中山陵六号附近民国老桥 丁进 供图

  在南京紫金山绿道上散步,不经意间走过的小石桥,曾见证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也是南京保卫战血与泪的见证,至今依旧屹立不倒。近日,王安杰、吕晓其、王强和丁进4名南京文保志愿者和抗战史学者,共同向南京市玄武区文化和旅游局提交了认定陵园新村旧址内邵家桥等三座民国老桥为不可移动文物的申请书。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蔡梦莹

  石拱桥见证奉安大典

  5月29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着抗战史学者、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一起探访了藏身在陵园新村旧址附近的古桥。

  从陵园新村邮局旧址向东步行约100米,就会经过一座石桥,桥洞顶拱石上镌刻“邵家桥”三字。桥面上铺了柏油,主要供汽车通行。这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南北向,横跨于二道沟上。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桥上原有的栏杆已经损毁。经过测量,桥高约2.9米,桥面宽约5米。

  在桥南面保留了一处建桥题记石刻,记载了这座桥的生平。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遵其遗愿,遗体安葬在南京紫金山麓,随后成立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开始中山陵的建设。这座邵家桥也是同时代的产物。该桥重建3个月后,也就是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为孙中山举行奉安大典。

  三座老石桥,经历南京保卫战烽火

  一位长期从事中山陵文物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上世纪30年代,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决定在陵墓东南方规划一片土地,为国民党高级官员建造别墅区,定名为陵园新村。在陵园新村申请建造房屋的包括林森、何应钦和张学良等民国军政大员。

  丁进对比了根据1931年10月印制的《总理陵园地形全图》发现,陵园新村一带原有四座桥梁。但目前文保志愿者只能找到包括邵家桥在内的三座民国老石桥。此次提交申请认定的另外两座民国老桥,一座临近陵园邮局旧址西侧,还有一座位于中山陵6号附近西南方向,都与地图位置基本一致。遗憾的是,这两座桥的桥体上没有标明名称和建造年代。

  这三座老石桥,也见证了南京保卫战的烽火。经过1937年12月10日至12日三天的残酷巷战,陵园新村基本被日军焚毁。

  文物部门:尽快开展认定程序

  5月28日,现代快报记者从玄武区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了解到,四人提交的关于认定中山陵陵园新村遗址内邵家桥等三座民国老桥为不可移动文物的申请书已经收到。相关部门将尽快展开调查。如有必要,将会组织相关专家来现场论证。如果此处遗迹具有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会尽快准备相关资料报批,最后将它们公布为不可移动文保单位。

  ●●● 新闻延伸

  南京的古桥

  根据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名录,南京城已经有不少古桥被纳入文保范围。位于城南的七桥瓮已经有近600岁,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同样被列入名单的还有位于溧水区的蒲塘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