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5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藏宝无数却经营不易
南京民间博物馆盼关注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抗战老兵手印
  馆藏冯玉祥写的对联
  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
  馆内展品
  馆藏服饰
  大花楼织机

 77年前的今天,抗日名将戴安澜率部出征缅甸抗击日寇,不幸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8岁。而他曾经使用过的行军床,如今仍静静躺在南京一家博物馆内。近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正在举办一场“抗战文物大家评”活动,让大家投票来选出镇馆之宝,其中包括戴安澜将军的行军床、冯玉祥写下的抗战对联、上千名抗战老兵手印……亮出家底之后,这家博物馆让不少人都大呼震惊,原来一家民间博物馆里,也可以藏着这么多好东西。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纳入运营的博物馆共有101家,其中15家为非国有博物馆,他们因情怀而建,却正在面临着重重压力。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张然 徐梦云 文/摄

  现状

  因情怀而建,面临重重压力

  走在安德门大街上,如果你稍不留意,可能都不会发现这里还藏着一家博物馆。虽然它没有高大上的门脸,甚至还要穿过一段逼仄的小路才可以到达,但是它有着5974件藏品、4万余册图书,其中关于抗战历史的孤本善本就有2200多本。

  它就是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2006年,由馆长吴先斌个人投资筹建和运营管理。“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搞收藏,藏品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了建一家博物馆的想法。”吴先斌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希望能通过博物馆更好地展示藏品,让更多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在这家博物馆的二楼,记者发现,有一面墙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手印,这些手印来自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从2016年开始,我们馆走访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1400多人,拍摄他们的口述资料,进行研究,逢年过节还会为老兵们送去慰问金。”从收藏家到博物馆馆长的转变,吴先斌坦言,需要承载起更多的公共教育、历史研究、社会传播的责任。“我们正在筹备建一个中国抗战老兵数据库。”

  从开馆三个月没有一个观众的窘境,到现在一年参观量可以达三四万人,吴先斌并没有满足,“我希望一年的参观人数可以达到10万。”

  同样“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还有藏身于国家领军人物创业园内的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整个园区统一的建筑风格,使得这家博物馆并不显眼。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成立于2017年,隶属于一家丝绸织品公司,博物馆的发起人徐凤梅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徐凤梅一直从事丝绸文化研究,想让更多人了解丝绸文化,这也是她办馆的初心。”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副馆长马培培告诉记者,馆内主要收藏和展示具有江南丝绸文化特点的丝绸文物、品种纹样、文史资料以及珍贵的非遗代表作和各类丝织品。“我们有七八百件藏品。”

  当现代快报记者来到馆内时,右侧展厅内灯是暗的,看到有人来,工作人员才匆匆打开。在文创产品区,两位工作人员在大花楼织机上专心致志地织着云锦。

  困境

  投入巨大,靠别的收入养活博物馆

  非国有博物馆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两位博物馆人给出了共同的答案,那就是巨大而持续的经济投入。

  5974件藏品到底花了多少钱?吴先斌根本就算不出这笔账。“自从办了这个博物馆,我从来没往家里拿回过一分钱,靠老婆养家。”

  挂在博物馆二楼走道上的一副抗战对联,就是吴先斌从北京的拍卖会拍得的,上面写着“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这副对联是冯玉祥写的,起拍价5万元,竞争的人太多,拉锯战来回好几轮。但是这副对联太提气了,所以我志在必得,最后成交价是78万。”吴先斌笑称拍卖会总结起来就是“两高”:“ 价格高、血压高。”

  除了购买展品的费用,博物馆的人力成本、日常开支也很惊人。“一年要付出去一百多万的工资,博物馆里的空调一开,一天就是800块钱。”吴先斌告诉记者,整个博物馆是由一个旧厂房改造的,产权属于他自己。“我也知道我们馆的门脸太小了,但是没办法,我把门口好的位置都租给饭店了,靠收他们的房租来支撑这个博物馆。”

  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同样也在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 “虽然每年会办一百多场活动,但是博物馆现在是靠五家门店养着。”马培培坦言。

  她向记者透露,博物馆一年仅仅是房租和水电的费用就需要几千万。“因为馆里没有盈利,给员工的工资很低,阶段性的人才流失也是一个问题。”

  一年30万的客流量,对于一个非国有博物馆来说,这个数字已经足够漂亮,但是马培培坦言,这些人都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参加活动的,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逛文创产品区。“自发来的游客非常少,一天大概也就十几个人,而且他们还不是慕名前来的,只是逛着逛着,发现这里有一个博物馆,就走进来看看。”

  建议

  “1+1>2”,期待政府打造非国有博物馆集聚地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市非国有博物馆共有15家,大部分都在正常运营。包括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南京金陵文化博物馆、南京金都金箔技艺博物馆、南京名城老字号博物馆、南京永银钱币博物馆、南京清城韵翠玉博物馆等。

  针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困难,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16年以来,政府一直在不断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主要从免费开放、展陈改造、临时展览、学术研究、博物馆晋级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去年15个馆的资金扶持总计300万。“我们的资金扶持是长期的,希望能够把现存的博物馆稳定运营下去,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填补大馆的一些空白,适应小众的需求。”

  去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就拿到了30多万元的门票补助,“政府的优惠政策,给我们提振了信心。”开馆13年,不管再困难,吴先斌始终坚持着不收门票。“我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是让更多人了解历史。”

  吴先斌坦言,除了经济压力,知名度难打开、场地受限等问题也困扰着不少非国有博物馆,“如果政府可以打造一个非国有博物馆的集聚地,扩大集聚效应,或许能成为一张南京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一年要付出去一百多万的工资,博物馆里的空调一开,一天就是800块钱。

  虽然每年会办一百多场活动,但是博物馆现在是靠五家门店养着。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