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意见提出,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用5年左右时间,以点带面治理“餐桌污染”,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意见明确了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总体要求和目标:到2020年,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达到4批次/千人,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风险基本得到控制。
到2035年,基本实现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食品安全标准水平进入世界前列,产地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利益驱动型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明显减少。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体系运行有效,食品安全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胡颖廉指出,意见精准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围绕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保健食品行业、校园食品安全等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
“食品安全是否有保障,食品企业要自证清白,更要让严格的制度体系落地生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企业要有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的售后服务体系、严格的内控体系与严格的问责体系。
“到2020年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指标达到1万项,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意见提出,加快制修订标准,改革许可认证制度。坚持“放管服”相结合,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
刘俊海表示,意见体现了“放管服”改革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衔接,为市场监管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食品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预期、公平的基础制度。综合新华社
划重点
建立最严谨的标准
●加快制修订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食品安全通用标准
●到2020年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指标达到1万项,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实施最严格的监管
●将高毒农药禁用范围逐步扩大到所有食用农产品
●将体系检查从婴幼儿配方乳粉逐步扩大到高风险大宗消费食品
●着力解决生产过程不合规、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
●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保质期标识等规定,严查临期、过期食品翻新销售
●严格落实网络订餐平台责任,保证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
●所有提供网上订餐服务的餐饮单位必须有实体店经营资格
实行最严厉的处罚
●加快完善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推动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假售假行为“直接入刑”
●对违法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严厉处罚
●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实行食品行业从业禁止、终身禁业,对再犯从严从重进行处罚
●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依法从重判罚
●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坚持最严肃的问责
●将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调整的重要参考
●对监管工作中失职失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参与、包庇、放纵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弄虚作假、干扰责任调查,帮助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依法从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