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原副校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著名戏剧学家、文学史家、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董健,因病于2019年5月12日16时2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按照董健教授的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5月13日,中国知名学者易中天在其微博发表悼念:“惊悉南京大学教授董健先生不幸仙逝,伤痛难言!先生是我崇敬的学者,却无缘拜见,现在只能遥献心香一瓣,并请先生家人节哀顺变!”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舒越
他一生立德树人,桃李满天下
董健教授1936年1月生于山东寿光,1951年参加工作,1956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次年转入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1962年本科毕业后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古典戏曲专家陈中凡先生。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1986-1988)、南京大学副校长(1988-1993)、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所长(1993-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2005-2011)。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当选为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
董健教授在“戏剧历史与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极具开创性,著述丰硕。他和中国著名剧作家陈白尘先生共同主编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是中国现代戏剧史学的开山著作,曾获江苏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1年)、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92年)、第二届中国话剧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2003年)等多项荣誉。
他一生立德树人,桃李满天下。他曾协助陈白尘先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戏剧学博士,指导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999年)、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4年),为中国戏剧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和中坚力量,深受南大师生和学界爱戴。
他说:追求历史真实就是追求真理
2016年1月,现代快报读品周刊曾对董健教授进行专访。当时,包括“戏剧研究”“文学评论”和“文化批评”三部分的《董健文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回忆说,几年前,为了写一篇学术文章在电脑上工作至深夜,完成后,一站起来眼前发黑,他患上了眼疾。董健教授的理论跟读书有关,他的思想,一大部分是他的读书心得。“所以,当我眼睛看不到的时候,我觉得还不如立刻死了。”他当时这样说。
提到对年轻人的阅读忠告,董健教授表示,现在的书太多了,所以,读书之前,一定要对书做一个选择,要读好书。什么样的书是好书?经得住时间和历史考验的书就是好书,像我们当年曾经疯狂地研究一些苏联的著作,不光看中文版的,还看俄文原版的,消耗了很大的精力,但几十年后,历史证明这些书的理论都是错误的,这些书就白读了。“另外,选择书就一定要选择真实的书,这个真实包括历史的真实、细节的真实、灵魂的真实,要是内容不够真实,是永远读不出真理的,追求历史真实就是追求真理。”
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官网发布的讣告提到,董健教授的治学和为人具有鲜明的反思精神和担当意识。他胸怀坦荡,追求真理,严于自我解剖,关注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启蒙思想和现代意识等问题,关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他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勇于探索,禀持社会良知和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