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记者 王凡)近日,成秀虎诗集《风也起身》出版,《钟山》杂志社与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新诗研究所联合在南大仙林校区举行了作品研讨会。贾梦玮、王彬彬、傅元峰、何言宏、小海、黄梵、于奎潮、何同彬、王啸峰等多位来自作协、高校、出版社的作家、评论家,对成秀虎诗作高度评价。成秀虎的诗歌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他非职业身份的职业写作等话题都引发了讨论。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成秀虎,曾在某高校学习工作二十余年,后转调省级机关、省属企业等多个岗位。工作之余,成秀虎勤奋写作,近年来在各类期刊发表一百多首诗作,已出版诗集《心灵在黑夜飞翔》《浪漫的沧桑》《抵达》。成秀虎毫不讳言写诗的初衷是“怕自己学坏”,在满足自我需求、实现自我表达,让情感找到安放之所以外,写诗更是为了自我告诫,提醒自己真诚,做一个好人,如诗集中的一个篇章所言:“不属于我的芳菲,一律视而不见。”诗人将自己的独立人格力量和觉醒者的意识融入生活,呈现出灵动而质朴的文字。
诗人黄梵指出,《地毯》《仙人球》《水蜜桃》……成秀虎笔下的物语诗,不是传统的咏物诗,而是让物获得生命,诉说物的命运,获得人类的心灵,“让万物有灵,各自言说”。尽管简单形象的抒情诗在当下经常被认为过时,但是诗人成秀虎在勇敢而质朴地做着自己的努力,这与他长久地、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在诗坛的非职业身份有关。成秀虎从不凸显和强调自己是一名“诗人”,因此他的诗歌既没有任何职业性、专业性的考量,也不刻意构筑陌生化、创新性的各种阅读障碍,它们是敞开的——向所有情绪敞开、向自己的内心和创伤敞开、向所有心灵契合者敞开。
每个抒情诗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如评论家何同彬所言,成秀虎的诗中那种敏感而执拗的“在场”意识非常凸显。他几乎不做任何形而上的、抽象的、晦涩的、过度内倾性的抒情,而是完全以与自己、自我密切关联的日常生活、日常情感为核心,毫无顾忌地抒发自己即时的感悟、体察、喟叹和展望,江河湖海、云雾山花,青春、中年,相聚、离别……都是他书中诗意的存在,普通的日常也意趣横生。如华兹华斯在谈到抒情诗时所说的: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最重要的是从这些事件和情节中真实地而非虚浮地探索我们的天性的根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