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慰安妇”幸存者
又新确认了五名

  5月10日,现代快报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湖南岳阳新确认了5名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至此,全国范围内经过认证且还在世的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人数增至18人,平均年龄94岁。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梦云 张然

  刘年珍

  湖南岳阳人

  1918年4月生,102岁

  1944年秋,侵华日军来到刘年珍的老家岳阳,村民闻讯纷纷逃跑躲避。她也想逃走,连鞋子都跑掉了。

  但是侵华日军最终还是将她和其他女孩一起抓住,分别关进了山上的棚子里。为防止刘年珍逃跑,侵华日军将她的双手和双脚用绳子捆住,还拿枪托打她的脚,用刺刀威胁,如果不从就杀了她。直到现在她还会梦到这个场景。

  就这样,刘年珍遭到侵华日军的野蛮凌辱。据她回忆,自己被关了最少七八天,一天晚上,她趁侵华日军疏忽,瞅准机会从山上逃了出来,一直跑回家里。

  刘年珍婚后无法生育,从弟弟那过继了一个儿子,目前由养子在照顾。

  杨桂兰

  湖北通城人

  1920年9月生,99岁

  1939年四五月间,侵华日军来到杨桂兰的娘家湖北通城,打死了她家的邻居,将包括她在内的三人抓走,其中一人叫三妹子。

  侵华日军将杨桂兰和其他抓来的妇女一起关在村子的祠堂里。侵华日军蛮横不讲理,对杨桂兰施暴。杨桂兰不从,他们随手拿起东西就打她。日本兵一来就是一伙人,不分白天还是晚上。

  日本人计划将杨桂兰送到更远的地方,她想,如果不逃走就没命了。在被关了十几天后,杨桂兰伺机逃了出来。杨桂兰不敢回家,在外面躲了一个多月才回到家中。

  因为侵华日军的摧残,杨桂兰未能生育,领养了一个女儿。丈夫知道她的遭遇,但一直对她很好。老伴去世后,杨桂兰住进了当地福利院。今年因为生活不能自理,由亲戚凑钱雇人专门照顾她。

  余爱珍

  湖南平江人

  1924年3月生,95岁

  1944年被侵华日军抓走关在当地的慰安所,十几天后自己逃了回来。这段经历余爱珍从未跟别人提及,因为婚后无法生育,余爱珍领养了一个儿子。

  当儿媳妇生完第三个孩子需要节育时,余爱珍央求儿媳不要这么做。此时,她才把自己被日本人糟蹋的事告诉儿媳,说自己就是被日本人欺负了才没有自己的孩子。

  余爱珍特别疼爱孩子,三个孙辈都是由她带大。养子三年前去世,目前她由儿媳照顾。

  凌英嫂

  湖南平江人

  1924年10月生,95岁

  凌英嫂8岁即作为童养媳嫁人。1939年秋,侵华日军来到平江,将凌英嫂抓住关进当地的屋子里。

  后来凌英嫂的大嫂也被关了进来,还有一位从外地来避难的妇女也被关进来。屋子里没有床,更别提被子,只能睡地上。

  她们三人在这间屋子里受到日军的凌辱,稍不顺从就挨打。日本人不分白天晚上,成群结队来这里。

  凌英嫂还听到其他房间的妇女发出的凄惨的叫声,其中有个叫彩大嫂的后来得了精神分裂症。

  凌英嫂心想,如果不逃走就会被日本人折磨死了。四天后的傍晚时分,凌英嫂和其他两人趁侵华日军吃饭疏忽之际,从慰安所冲了出来。侵华日军发现后,开枪射击,外乡人当场死亡,大嫂右手臂被击中,凌英嫂侥幸逃了出来。

  吴俸贞

  湖南平江人

  1927年12月生,92岁

  十四岁时便嫁人,十七八岁的一天,她从妹妹家里回家,在村口被日本人抓住关进当地慰安所。侵华日军野蛮对待吴俸贞,稍不顺从就用脚踢她,用皮鞭打她。

  十几天后,吴俸贞设法逃了出来,被村民送回家。回到家的吴俸贞遍体鳞伤,丈夫用草药为她疗伤。

  这段受害经历使吴俸贞倍感羞耻,只是和妹妹聊天时才会说说当时的悲惨经历。

  因为这段遭遇,她常遭别人冷眼相待。吴俸贞87岁时做了开颅手术,导致思维不清,记忆模糊。但侵华日军给她造成的伤害有时仍会触痛她的神经。目前由三个儿子轮流照顾。

  “慰安妇”幸存者仅剩18人,平均年龄94岁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今年来接连发现的几位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都在湖南。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告诉记者,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有历史的原因。“1944年,豫湘桂战役在湖南打得非常惨烈,当时战争已经到后期,他们无力从后方运很多日本‘慰安妇’过来,所以就地抢掠当地妇女。我们现在找到的大部分湖南地区的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都是那个时候在当地被抓的。”苏智良表示,现在全国范围内经过认证且还在世的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仅剩18人,她们平均年龄在94岁。

  近日,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探望全国各地的“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利济巷馆作为我们的分馆,查证、关爱‘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是馆里的常态工作。这些老人是悲惨历史的证人,我们都希望老人能健康长寿。”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