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5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从杂乱无章到良田美池
邳州重塑乡村 “芳华”
  银杏湖风景区 本文图片 孙井贤摄
  邳州果园村
  焕然一新的“珠江大沟”
  邳州乡村景色

  “这么多年都没见过这样的鸟儿。”邳州赵墩镇城河村千亩稻虾基地,63岁的曹立然很是感慨。他说的鸟儿是一群白天鹅,对这片土地上的村民来说,白天鹅真的是难得一见。

  如今,这里不仅来了白天鹅,还有数量众多的白鹭、沙鸥等,俨然鸟儿的家园。而在此之前,城河村还是另外一副模样:土地零碎,种植随意,集体经济薄弱。

  从杂乱无章到良田美池,背后是政府养育生态,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决心。以公共空间治理和土地规模经营为“牛鼻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邳州走出了内涵,走出了外延。

  李伟豪 王鹏

  原先 “种水稻”,现在 “种风景”

  袅袅炊烟,阡陌相连,农舍整洁,村道葱郁……邳州赵墩镇城河村,村里村外都透着质朴的田园风光。

  城河村拥有1300多亩的稻虾种养基地,是去年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而成的。“集中就是力量!”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该村把土地集中起来,实施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以绿色有机稻米为主,田内套养虾、泥鳅等经济鱼类,城河村通过实践,走出了一条颇具规模的生态农业新路子,一年就获得收入380万元。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带来了环境的明显改善。

  村外来了沙鸥、喜鹊,还有难得一见的白天鹅。2018年七八月份,上千只白鹭光临此地,嬉戏觅食,十分壮观。“水稻不使用农药,除草也全是人工。”村民曹连迎说,环境好了,鸟儿来了,从去年开始,就没断过。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生态。”城河村党支部书记曹连春说,随着土壤的改善,水质的变好,这连片的稻虾种养基地,就成了鸟儿欢快的乐园。

  而在燕子埠郭庄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流转土地1000余亩,进行旱改水,种植优质稻米、观赏莲藕,共作鱼、虾、泥鳅,建设竹亭藤廊、垂钓长廊,发展生态体验农业,打造乡村旅游业,实现了从“种水稻”向“种风景”、“种文化”迈进。

  “横向种水稻,纵向养藕养虾,现在是一年比一年好。”郭庄村党支部书记徐广峰说,该村目前正在和台儿庄古城对接,让外地的游客到我们基地里来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美景。

  农民变股民,成了产业工人

  邳州东湖街道左东村打造的千亩经济观光林,别具一格。该村流转1700多亩土地,成立农业发展公司,统一规划设计,种植红枫、娜塔栎和海棠等彩色树种,打造旅游观光园,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而在没改造之前,这里还是村民耕种的稻田,听说要把种了几十年的土地流转出去,不光是村民,不少村干部也心存疑虑。左东村村民陈国磊一开始就没签字,“我种稻好几十年了,就当自家小孩一样,对它有感情了。”

  “不仅是老百姓,村干部也有点纠结,到底这个园子形成以后,老百姓能不能享受到优惠政策,村支部书记安排我们下去做工作,当时也有点压力。”左东村工作人员陈权说。

  可是,眼看着村里面的劳动力愈发不足,比起村民自己种地收成不稳定,每亩1200元的租金也是不错的,村民不仅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还可以在园区打工、入股。

  村组干部们权衡利弊之后,便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最后,全村老百姓都在流转土地合同书上签了字。“现在看到园子建得这么漂亮,老百姓也有收入了,也有工作干了,都很开心。”

  土地规模经营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途径。日前召开的邳州全市乡村振兴暨深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推进大会上,新河镇杨楼村被评为“2018年度发展集体经济十佳村”。

  杨楼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来自于创新思路,改变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该村创新“田养畜、畜肥田”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首批试点土地规模经营近500亩稻田养鸭,村民除了可以得到每年每亩地1000元的租金收入,还可以获得种植收入分红。

  村民杨洪夫的8亩土地去年全部纳入土地规模经营,一亩地可以拿到1000元钱租金,一年可以收入租金8000元。现在他每天在地里打工,还能拿到60元到80元,现在不再为种地操心了,抽空就过来干活。

  公共空间治理,让乡村内外兼修

  三年前,邳州的乡村和很多地方一样,公私界限不清,填水占山、乱耕乱种,道路河流两侧、村庄空闲地等公共资源,变成少数人的“私家领地”,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松散无序,村集体收入薄弱。

  “一定还公共空间于公众。”2016年6月,邳州打响公共空间治理攻坚战,成立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指挥部,以“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为方法论,村容村貌有了立竿见影的提升。

  禹王山北坡,以前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山,附近村民随意开垦耕种,由于山上石头较多,即使播种农作物,产量也不高。公共空间治理开展以来,戴庄镇对荒山进行整治,绿化面积达到1700多亩,打造了禹王山林果观光基地,发包给村民种植。

  如今,荒山坡已不见了踪影,整理好的梯田栽植了各种果树苗木。“路修好了,水电也通上了。现在我们把果树栽好,肥跟上、草除好,就等收获了。”村民张言东满心欢喜。

  曾经的荒山即将变成“花果山”,果树变成“摇钱树”,美丽家乡也即将真正绿了起来、美了起来、富了起来。可以说,通过公共空间治理,不仅美了环境,还富了口袋。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邳州就梳理出集体资源18万亩,50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村均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如今,邳州又在加快探索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叠加效应”,与村庄环境整治、增加农村集体收入、农田水利建设等相结合,不断释放整治公共空间的红利。

  “在解放思想过程中,我们来实现乡村振兴,尤其通过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公共空间的治理来进一步地引导,我们在全社会算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笔账,来引导公权力全面介入公共领域,真正让公家管好公家的事,来实现县域的和谐善治。” 邳州市委书记陈静,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他的施政心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