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4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书籍作为艺术品
是无法替代的

  □思郁

  我曾提到过一个观点,如果未来书籍能够存在下去的话,一定是以奢侈品的形式。比如,供小众的收藏家收藏,比如书籍的设计有所改观,不是现在的廉价普及的大众平装本,而是以艺术品的装帧,供方家把玩。这个观点不一定正确,但至少提供了一种理解纸质书未来发展和存在的思路。

  电子书逐渐取代纸质书这种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了,从现在出版方向上已经有所察觉,很多出版社出版纸质书的同时,会提供电子版供那些习惯电子书媒介的读者下载使用。电子书携带方便,存储容量大,查阅资料迅疾,带一本kindle可以走遍天下,如同便携图书馆一般。

  电子书确实有很多优点,比如前几天看藏书家韦力的访谈,他想打造一座藏书楼,但是在选址上犯了难,选北京造价太高,他更喜欢南方,但是南方天气潮湿,对那些脆弱纸质书来说,是大忌。如果是电子书,自然就避免了类似的问题。但是电子书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藏书家不可能说,我藏书过千万,只不过都是电子书。这个就有点滑稽了。电子书相对于纸质书最大的问题不是内容,而是外观。电子书代替纸质书之后,对收藏家来说才是最大的灾难。因为收藏家看重的书籍本身的价值。对普通读者来说,读完一本书已经足够了。最多的情况下,对一本书反复阅读,也只不过想吸收更多内容。但是对藏书家来说,收藏一本书,除了内容之外,更多的情况下涉及书籍的方方面面,比如书籍的设计、封面、插图、作者签名、纸张,甚至后来读者的批注文字等,这些都是艺术品的收藏范围。可想而知,如果有一天,电子书代替了纸质书,这些书籍外在的形式基本丧失殆尽,收藏就丧失了意义。

  当然,我的观点并非反对电子书的普及,电子书的使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我们无法抗拒它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之物。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电子书逐渐取代纸质书之前,认识到纸质书的存在价值,意识到该如何保存纸质书的文化。正如英国的书史学家大卫·皮尔森在《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中所言,我们应该有意识提高大家对文本之外的书籍重要性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启发我们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书籍,也是为了鼓励和发展一种文化价值,以防止我们做出对未来不负责任的决定,“当书籍成为历史时,让我们意识到它们并不是‘古旧’与‘过时’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在文化遗产结构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历史文物”。

  就以《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这本书为例,它本身就符合我对未来纸质书的一种判断,印刷精美,价格偏高,大量的插图与文字之间的互文相得益彰,而且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介绍书籍如何成为艺术品的,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可以收藏的艺术品。这样的纸质书如果变成电子书的话,收藏的价值可能就大打折扣,因为在电子书中阅读是一回事,而把一本纸质书拿在手中摩挲翻阅是另外一回事,触摸纸张和墨迹带给你的那种享受,是电子书无法提供的亲密体验。皮尔森甚至真诚地建议说,如果你想把这本书变成你的,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这本书的扉页和空白处,用你们的眉批和题记,把这本书变成独一无二的收藏品。

  书籍作为艺术品的历史与书籍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皮尔森在书中分了几个章节介绍书籍的发展史,其中想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作为文本的书籍可以有各种替代品,比如电子书,但是作为实物的书籍则不可能被完全替代。因为人们可以对一本书籍涂鸦、书写、修改、销毁、美化和珍藏,这些举措会让每本书拥有它独特的历史,书籍作为艺术实物的特性,不仅是人类交流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设计史的一部分。

  我们阅读电子书的行为是共同的,但是阅读纸质书的行为是独一无二的,谁也无法预料你会对一本书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我的意思不是摧残书籍,而是在心爱的书籍上烙上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比如签名、题记、批注、折页、画线,甚至你夹在书中的书签和藏书票,都会让这本书的故事延续下去。

  ■好书试读

  到达鞠子(Mariko)别墅入口的时候,我已经被淋成了落汤鸡。车里没备雨伞,我只得抱着波士顿包,冒雨从停车场跑到正门。没想到才这点距离,从头到脚都湿透了。虽说也可以先把车子横着停在入口,进门后等到雨势变小的时候再把车子开回停车场。但这么做会堵住后面来车的路,给人添麻烦。我平常都会在后备厢里放上两把伞,但是上周末下雨的时候把伞借给了同车的友人,来的路上也粗心大意,把这茬儿给忘了。

  《推理竞技场》

  〔日〕深水黎一郎 新星出版社

  

  1792年春天,30岁的一茶追循其仰慕的先师竹阿大阪俳坛活跃之足迹,从江户出发,开始其“西国行脚”,于此后七年间遍历九州岛、四国、大阪、京都等地,并与各地知名俳句诗人(如大阪的大江丸、二柳,京都的丈左、月居,伊予的樗堂……)会吟,蓄养、锻炼自己俳句写作之修行。葛饰派的平俗调、大江的滑稽调,以及西国行脚路上吸纳的各地方言、俗语……都是一茶俳句的要素。1798年,36岁的一茶再次返乡,然后于八月回到江户。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

  〔日〕小林一茶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939年秋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的几个星期里,一个来自东欧某个大城市的6岁小男孩,像数以千计的其他孩子一样,被父母送往一个遥远的村庄避难。一个向东远行的男人为了得到一笔丰厚的报酬,答应带着这个孩子并为他找到愿意收养他的人。由于别无选择,孩子的父母就把孩子交托给了这个男人。

  《被涂污的鸟》

  〔美〕耶日·科辛斯基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