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近年来,姜堰教育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发展目标和归宿,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创新步伐,连续打出智慧大阅读、弹性上放学、弹性作业和“校餐惠”食堂监管平台等教育创新“组合拳”,教育品质持续提升,教育生态更加优化,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通讯员 姜红军
坚持公平正义,让姜堰教育更有温度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姜堰教育局畅通教育“绿色通道”,不断加大对外来务工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开放度,实现就近上学、就近上好学。通过实施教育帮扶,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留守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8年,全年共资助学生23383人次,资助经费达2287.07万元,区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连续八年被评为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
从2017年开始,全面启动了“教师妈妈”关爱行动。一是构建关爱网络。全面收集留守儿童信息,逐一落实“教师妈妈”,确保关爱全覆盖。二是建好留守儿童之家。各学校高标准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组织“教师妈妈”定期举办励志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三是探索关爱长效机制。教师利用课后时间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学校校长经常深入社区、村组,正常联络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为了从根本上、系统地彻底解决学校食堂存在的影响学生健康,侵占学生利益的问题,姜堰教育局首开全国先河,建立了“校餐惠”智慧监管平台。通过“互联网+教育”整合,通过实时记载摄录、大数据分析、直播视频、在线招标、评价监督、智能预警,给学校食堂安装了全方位、跨时空的“智慧眼”。智慧监管平台运行后,全区83家学校食堂全部做到了“优质安全、公开透明”,采购价格同比降幅达20%以上,每年可为全区10万就餐学生“加餐”2000万元以上,保障每年全区学校食堂1.2亿民生资金安全高效使用。该平台被列为姜堰区政府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被省教育厅推广,荣获2018年度姜堰区改革创新奖。
在“全面建成小康、全力争先赶超”的征程上,秉持“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的理念,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度,力争城乡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一样强、校舍设施一样新、办学水平一样高。姜堰先后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市、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等。
坚持以民为本,让姜堰教育更有情怀
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教育一直是姜堰的价值追求,尽管近年来中高考屡创佳绩,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但我们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标准论英雄,始终把素质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创成“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为新起点,加强系统性研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格外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特长水平,努力让他们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离校不离教”,教师志愿者服务进社区。姜堰教师充分发扬志愿服务精神,点亮一个个社区教育辅导站。一是学科辅导进社区,寒暑假及周末,在社区辅导站里开展图书漂流、作业辅导、科普讲座和亲子游戏。二是教育宣传进社区,教师志愿者走进社区宣传教育政策和创新举措,宣传姜堰教育成就,征求群众意见,回应群众诉求。三是家庭教育进社区。家长学校总校牵头,搭建家校共育平台,2018年,共开设13类课程,46所学校160多名教师参与日常服务。
“成长不烦恼”,家校牵手呵护学生心理健康。以“治未病”为重点,传播积极向上、健康快乐、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一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目前,共有179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成长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二是成立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初步构建起学校、家庭与社会有机融合的教育体系,科学引导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共育合力。三是坚守9611咨询热线,28名心理健康教师驻守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开展公益心理服务。
从改革作业供给入手,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弹性作业统筹服务体系,通过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区教育局紧紧围绕“把作业负担降下来,将教育质量提上去”的工作目标,40名责任督学、5000多名教师共同跟进,确保作业布置与学生学力高度契合。各学校也进一步从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校情、学情,在保障作业质量与学生睡眠质量方面大胆创新,作业布置上实现了科学设置、统筹布置,切实减轻了“高耗低效”的作业。区教育局成立了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学校作业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检查学校作业公示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学校作业监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教师作业批改讲评制度实施效果,确保作业效用最大化。
坚持立德树人
让姜堰教育更有品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将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努力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保障机制,着力消除“大规模、大班额”现象;在精细管理上下功夫,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的首位,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在形成品牌上下功夫,坚持内涵式发展,着力提升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姜堰教育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师德就是教育核心竞争力,教育行风就是教育发展生产力”的“大德育”思想,让师德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以校园文化浸润师德、以校园文化培育师德,将师德建设融入恒久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建设之中。教师节十年来每年一个教育主题,教师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里,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积极开展“五联五促”,带头沉入学校基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高擎师德的火炬。如今,“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已成为姜堰七千多名教职工的共同心声。“锻造有道德的教师,构建有道德的课堂,培养有道德的学生”这是姜堰教育人向千万个家庭作出的庄严承诺。
姜堰教育人迅速适应师德师风建设新常态,创新机制,严明纪律,建立规矩,筑牢师德长堤,营造教育的清风与正气。出台了《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先后制定了《关于治理学校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治理在职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纪律,画红线,以猛药去疴的坚定决心、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快查重惩,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效应。治理经验得到了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批示肯定,并被评为泰州建市二十周年十大教育品牌。
自2016年以来,姜堰区教育局把教育置于整个社会管理的高度系统思考,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效率、安全因素、家长的工作效率、生活便利、家庭经济因素和幸福指数、教育竞争力提升、交通流量减控、社会运行成本节约等诸多因素,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实施弹性上放学服务套餐改革项目。改革后,上学时间与家长上班时间协同接轨,方便家长接送孩子,减少交通流量,增加孩子和家长的深度睡眠时间,维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弹性放学时间里,学校无偿提供1个小时以上公益服务。城乡学校分别设置AB两个管理版本,每个版本包含“强基固本”“回味经典”“张扬个性”三大模块。此举得到社会广泛点赞。
近年来,姜堰大阅读、小足球、微创新的特色品牌,已蜚声省内外,前来考察姜堰课堂改革、课程建设的教育代表团络绎不绝。2015、2016、2017年,省高考文科或理科第一名连续三年先后花落姜堰,2018年继续囊括泰州市高考文理第一名,中考取得了全市第一、二、四、五名的骄人成绩,在泰州市素质教育“5+2”工程考核中,连续五年荣获一等奖,教育局机关连续8年荣获区级机关绩效管理考评“十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