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鲜花祭扫、祈福卡寄哀思、植树祭祀等文明祭扫方式早已成为主流。今年,祭扫方式又出新,摄影大赛、风筝放飞、诗词品鉴游园,这个清明期间,南京推出26场祭扫活动,多措并举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扫。
通讯员 黄隽 李权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苏宁/文 赵杰/摄
今年参加江祭的人数超4000人
今年,各大墓园里听不到鞭炮声,烟雾也少了许多,人们多以鲜花、默哀等形式追思逝者。随着生态葬、文明祭扫的观念深入人心,有些市民会选择江葬这种生态葬方式。
4月2日上午,南京举行了2019年清明长江公祭活动。现代快报记者在八卦洲洲头看见,不少市民手捧鲜花,面色肃穆,面向长江,寄托对故人的哀思。据了解,当天上午约有200名江葬亲属参加了公祭活动。市民放飞手中的气球,上面挂着祈福卡,带去对逝者的追思。
南京自1991年开始组织江葬,至今已成功举办36次,近万名逝者的骨灰撒入长江。今年,参加江祭的人数首次超过4000人,江祭也正逐渐成为南京市民在清明节期间踊跃参与的祭奠活动之一。
扫个码就能呈现逝者的音容笑貌
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节约土地的生态殡葬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近日,南京雨花功德园举行了“回归自然,礼敬生命”2019年南京市生态葬集体安放暨公祭仪式。去年,雨花功德园共售出墓穴1603穴,其中传统墓穴477穴。其余的都是生态葬,占比近7成,远远高于省里制定的目标。
配套生态葬,功德园还推出别样服务——“数字化生命遗产库”。据雨花功德园的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的墓碑最多只有简短的墓志铭来介绍逝者的生平,而“数字化生命遗产库”以小小的二维码铭牌为载体,不仅可以随时增修墓志铭,还可以永久保存逝者的文字、影像资料。家属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端、手机端呈现逝者的音容笑貌,不仅可以在网上献花、点烛,表达哀思,还可以写上自己想说的话。和朋友圈一样,还可以选择设置公开或隐私。
据悉,数字化生命遗产库项目将作为功德园小型生态墓量身定制的配套产品,鼓励市民选择这样的祭扫方式。
墓园里办诗词会,还放风筝祈福
追思的方式与时俱进,文化也有传承。日前,南京隐龙山墓园还举办了一场“品诗词 忆先人 促改革 倡环保”清明祭扫诗词品鉴游园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前来给父母祭扫的赵女士说,“漫步在园区,浏览精美的古典诗词,很惬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明节放风筝,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近日,由南京市殡葬管理处、雨花台区民政局、板桥新城管委会主办的“古韵清明,放飞哀思”清明文明新风宣传活动在岱山陵园举行。活动中,主办方除了倡议节地生态葬,树立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尚外,还安排了风筝放飞、诗歌朗诵、古筝演奏等节目,引领人们更加注重人文精神传承。
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清明节核心是传统的“孝文化”,无论是墓园祭扫还是现代网祭,仅是形式不同。缅怀先人不必拘泥形式,心存感恩才是真正的节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