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3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毕飞宇:汪曾祺不好学,他是用来爱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南京书展发布多部重要作品

  在2019南京书展上,人民文学出版社邀请了多位名家到现场与读者面对面交流。3月30日上午,著名作家储福金、南京大学教授吴俊分享长篇小说《念头》;下午,汪曾祺长子汪朗、汪曾祺之女汪朝、著名作家毕飞宇共话文学大师汪曾祺。3月31日,则邀请青年作家沈书枝、评论家何平分享新书《拔蒲歌》。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曦

  储福金:我不想重复自己

  在完成获得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的《黑白·白之篇》之后,很多人无意识地将储福金和“围棋”联系在了一起,而储福金有意打破这种观念,因而有了这部《念头》。“在这部《念头》中,我想通过和自己之前作品、和其他作家作品不同的方式来书写人世沧桑。”

  《念头》用倒叙的手法描绘了企业家张晋中的半世人生:七十年代的创伤童年、八十年代的启蒙少年、九十年代的进取青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事业壮年、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自省中年。在书写个人史的同时,侧面勾勒出中国社会变迁、历史变化以及社会思想观念转变的“大历史”。

  储福金每一部小说塑造的人物可能并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或者典型性,但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这一次也不例外。他认为在《念头》中所塑造的企业家张晋中的形象,最能够呼应中国新时期至今经历的资本经济发展轨迹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境况与嬗变。

  “之所以要选择企业家这个形象,部分是因为‘逐利’的这样一种观念可以说非常普遍。另一方面是因为张晋中这个企业家,不仅仅有着物质上的追求,还有着文化和精神上的追求。物质、文化、精神这三者构成了人类完整的精神世界。关于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能够书写的内容非常多。”储福金说。

  毕飞宇:汪曾祺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学的

  3月30日下午,《汪曾祺全集》新书分享暨签售会在南京书展举行,汪曾祺长子汪朗、女儿汪朝,著名作家毕飞宇一起和现场两百多名读者分享他们心中的汪曾祺。毕飞宇说:汪曾祺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学的。汪朗、汪朝则分别从生活中的汪曾祺,全集的编辑历程,介绍了汪曾祺其人其文。

  在万千“汪迷”期盼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倾力打造的《汪曾祺全集》于2019年1月出版。该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共分12卷:小说3卷,散文3卷,戏剧2卷,谈艺2卷,诗歌及杂著1卷,书信1卷,并附年表。共400多万字。

  汪曾祺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创作生涯历经半个世纪,跨越两个时代。他前承五四新文化传统、师从沈从文,后启寻根文学回归民族传统的思潮。他的创作,小说、散文、戏剧、文论、新旧体诗等诸体兼备,皆取得很高艺术成就,堪称文体家;又兼及书画,多有题跋,以博雅名世。他的作品,深受中外读者喜爱,也是文学研究者普遍关注的对象。为此,人民文学出版社发动社会力量、组织专家学者,钩沉辑佚、考辨真伪、校勘注释,以8年时间编辑出版这部《汪曾祺全集》,其编辑工作的三大亮点,凸显《全集》品质。一是,全集贵“全”,收文最多;二是,讲究底本,校勘精良;三是,每篇有题注,提供了汪曾祺每一篇作品的版本信息。

  毕飞宇说,在广袤的苏北大地上,写作者们特别喜欢学汪曾祺,但“汪曾祺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学的”,汪曾祺语言的朴素、干净,与他所处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当那个文化背景没有了,汪曾祺也就没有了”,从而“成为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对于《汪曾祺全集》在南京书展发布,毕飞宇表示,“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把汪曾祺带回家。”

  沈书枝:避免去写廉价的田园牧歌

  豆瓣人气作家、家乡的自然书写者沈书枝的最新散文集《拔蒲歌》在南京发布。该书是作者的第三部散文力作,其情愫与内核仍是作者一贯的写作主题“还顾望旧乡”。不同的是,在新作中这“还顾”的内容既包含过去,也写及现今。在乡村日渐凋敝,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用真诚质朴的文字,为读者记录下从过去到现在乡下的生活。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往往是沈书枝的文字留给人的印象,然而她的“博物学”,有着更为生动与丰富的内容。对于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花草树叶基本上只是作为一种比较单纯的审美价值而存在。但沈书枝笔下的风物不仅有自然之美,还跟其自身的乡土生活经验有着密切联系,进而又与一个地方的乡俗民情相关联。

  尽管沈书枝一直以“南方家乡”作为写作内容和抒情对象,但她在文章中传达的并非城乡对立的流行观念,或是对农村图景消逝的缅怀,甚至“故乡”一词,她都会尽量避免使用。沈书枝认为,长久以来,这个词变得有些自然地指向“消逝”“乡愁”“再也回不去”之类的情绪。她希望自己做到的是不虚美,也不苦难化,只是安静地记录自己记忆或目下所经历的较贴近于真实生活的农村与城市,风物与人情,其美好与艰辛,都在节制的叙述之中。

  沈书枝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皖南乡村,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毕业,近年来,在非虚构写作领域逐渐暂露头角。2013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八九十枝花》。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佳作奖。2015年凭借作品《姐姐》获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非虚构组首奖。2017年出版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以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为切入口,记述了几十年来一家人的生活变迁与姐妹五人的生命历程,真实而触动人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