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郁郁葱葱的桂花树下,5位逝者的骨灰被深埋在花坛中,两个月后,他们将化作春泥回归自然……3月28日,南京雨花功德园举行了“回归自然,礼敬生命”2019年南京市生态葬集体安放暨公祭仪式。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殡葬管理处获悉,从2015年开始到去年年底,南京全市选择生态葬的总共有5300多人,其中去年就有2000多人。
当天上午,5位逝者的家属参加了生态葬集体安放仪式。他们将扎有丝带的骨灰坛集体放入思园的穴位中,轻轻抛撒泥土与花瓣,盖上“勿忘我”生命花盘,花盘上的“勿忘我”寄托着家属们无尽的哀思。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5户家庭是南京今年生态葬奖补新政颁布实施后的首批客户。据介绍,3月1日起,凡南京市户籍人员或驻宁部队现役军人去世后,选择两不留生态葬的,免除实施生态安葬所需落葬服务费用,同时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于选择可降解骨灰盒的,按每具骨灰200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不使用骨灰盒的,按每具骨灰300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这5户家庭都选择了可降解骨灰盒。仪式上,对这5户选择“不留碑、不留灰”生态葬形式的家庭,现场一次性各给予2000元奖励。其中一位逝者家属童先生告诉记者,这次他是特地从上海赶回来安放叔叔的骨灰的。“老人在世的时候,我们对老人孝顺。老人去世以后,我们选择这样环保的生态葬。不和活人争土地,这也是老人家的心愿。”
当天,著名媒体人、市民代表吴晓平也来到了仪式现场。吴晓平介绍,他的岳父岳母等5个亲人的骨灰就安葬在思园。“中国古代一再讲‘厚养薄葬’,就是希望死人不要和活人争地,因为土地就这么一点点……”他认为,丧葬形式不是传统文化,厚养薄葬的孝道才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看到这里这么美丽,吴晓平表示以后自己的“身后事”也会选择树葬这一生态环保方式。
2008年功德园就开始推出生态葬了,树葬、雨花石葬、墙壁葬,到如今的小型生态墓,土地利用率大为提高。雨花功德园经理叶正生介绍,在思园集体树葬的桂花树下,有9000多位逝者的骨灰。如果按照传统墓穴的面积来算,安放这么多骨灰需要上万平方米,而这片生态树葬的面积只有200平方米左右,而且可以重复利用。“去年我们总共售出墓穴1603穴,其中传统墓穴有477穴,其余的都是生态葬,远远高于省里制定的目标。”叶正生介绍。从全市来看,根据殡葬部门统计,南京目前已经有5300多户家庭为逝者选择了“两不留”生态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