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他们,有的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有的只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一员,却一样在为梦想挥洒汗水、努力奔跑。
他们,是一群充满着爱国情的奋斗者。
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离不开每个人的奋斗。
今日起,现代快报推出“爱国情 奋斗者”专栏,讲述奋斗者的故事,凝聚爱国奋斗的伟大精神力量。
3月24日,周日的上午,邓建军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记下一周以来技改项目的心得。进厂31年,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他,只是记录的载体从手写的笔记本换成了电脑,他也从一名中专毕业的普通机修工,成长为世界纺织机械领域的专家型工程师,被称为中国“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中国“蓝领精英”的象征。
实习生 邹嘉丞 通讯员 丁洁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国庆
一个歧视的眼神让他决心改变
31年前,中专毕业的农村小伙邓建军,进入常州当地纺织企业——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了一名机电设备维修工。上班没多久,邓建军就遇到难题。
一天深夜,他接到车间打来的电话,得知一台由他负责保养维修的机器出了故障。邓建军立即赶到车间,忙了几个小时,机器还是没动静,只好请来一位老师傅。老师傅用了10多分钟就修好机器,并跟他说,“这只是个小故障。”
“如果说这件事令我沮丧,那么,外方技术人员的傲慢则令我气恼。”那次是外方专家来厂安装调试机器,邓建军向他们索要操作手册,结果对方狠狠地瞥来一眼,接着冷冷地拒绝了他。“对方歧视的眼神,我到现在都忘不了。我必须改变自己。”邓建军决定参加自学考试,几年读了200多册专业书籍。有一次,他在表哥那儿看到一本《多层印制板设计程序应用手册》,如获至宝,借回去和科研组的两位成员突击抄写。近300页的书,3个人整整抄了两个星期。
上世纪90年代,厂里从德国引进一台纺纱设备,没用多久就出了故障。这种机器国内没人安装和使用过,邓建军就从最基本的制图做起,一边查阅资料一边琢磨,眼睛累得看不清了,就用湿毛巾捂上一会继续研究。几个月过去,设备终于能正常运转。消息传到德国公司,他们十分惊讶,“中国工人了不起!”
坚持记录钻研心得,成“活辞典”
通过努力,邓建军先后拿到了大专、本科学历。因为进口设备的说明书基本上是外文,为此他学英语学得几乎走火入魔。几年过去了,邓建军已经能在大型国际展览会上,用英语与外国专家面对面交流。此时的他,也已经是公司的技术总监。
为了解决牛仔面料的缩水问题,盛夏时节,邓建军带着团队在40℃+的车间里熬了4个多月,经过上千次调试,终于把牛仔布预缩率精度稳定控制在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这项由知识转化来的核心技术,一年可为企业增加几百万元的利润。
在邓建军的办公室,现代快报记者看到文件柜里放着一摞厚厚的笔记本。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有别人看来有如“天书”的各种符号、图表。邓建军说,多年来他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把自己对技改项目的想法、心得都记录下来。有时候看到一些好的资料,也会马上摘录下来。同事们有问题来找他,翻开本子总能找到答案,因此也被同事们称为“活辞典”。
多年来,邓建军带领团队参与大小技术改造项目近500项。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这些年,邓建军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近30项。“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要通过奋斗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才不会留下遗憾。”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