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队报》诞生在青海省湟源县第一小学,时间是1989年4月10日。那时,李永清踏上教师岗位仅仅一年多。湟源县第一小学是当地最好的一所小学,30个班级,却没有图书室,只有少先队大队部订阅了一份《中国少年报》。为了让孩子们看到外面的消息,李永清便自己动手创办一张报纸。
队报初创时,用钢板铁笔刻写,一张队报刻写需要3天时间,写字、画图不能有一丝一毫差错。后来学校有了打字蜡纸,李永清就用废弃的黑水笔刻写蜡纸,工作效率快了不少,而且写错了可以用修正液改正。再后来有了复印机,李永清就用钢笔书写队报,然后复印。现在,队报用电脑制版打印。《星星队报》虽然简单,却走进了千家万户,不仅陪伴着红领巾学习、生活,还成了家长们的好朋友,受到时任青海省少工委主任李晓南的来信称赞:“《星星队报》办得很好。”
1993年,李永清调回家乡的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星星队报》从青藏高原来到江南水乡,日积月累出版了403期。在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工程验收时,省、市领导看到队报后热情称赞:“小学校不简单,颇具特色。”《辅导员》杂志总编辑柯英欣然题词:“愿《星星队报》越办越好,真正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摇篮。”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名誉副会长张先翱、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等也先后题词勉励。2013年7月,李永清还作为全省唯一的小学代表,受邀参加由共青团江苏省委、省教育厅指导开展的省首届中学优秀校报校刊评选活动。2017年2月,《星星队报》荣获首届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校报校刊评比优秀奖。
直到今天,与《星星队报》有缘的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小艳对队报依旧念念不忘,“作为一个曾在《星星队报》的影响中成长起来的人,我想对《星星队报》说:愿您继续作为一个‘培德固基’教育理念的窗口,欣欣向荣!”如今,《星星队报》成了武进少先队乃至全省、全国少先队的一个小品牌。凭借对《星星队报》长年的执着,李永清被评为“武进区十佳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李永清是学生心中的“勇敢战士”。一次,他骑车去学校值夜班,不小心被马路上铺晒的稻子滑倒了,第二天拍片发现左侧锁骨骨折,他用纱布吊着一只手坚持上课。班长徐萍见了,难过得眼泪扑簌簌往下掉。徐萍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后告诉李老师,是老师的行动影响着她,促使她勤奋学习,回报师恩。
李永清是学生心中的“爱心使者”。学生钮斌患心脏病,危及生命,他组织募集善款41227.06元;袁秋良家庭贫困,他为其支付学费,购买学习用品;他资助青海学生王小艳读完大学直至留德读博;他还坚持为衡阳患病教师傅涛寄上爱心款……30年来,李永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4月,他荣膺2018年常州市学生志愿服务联盟“学雷锋月”系列活动先进个人。
“学无止境,爱心永恒。”这是《人民教育》编辑部主任任小艾给李永清的赠言。
2002年9月25日,学生顾文健在马路上捡到5元钱,李永清就在红领巾小银行中设计了“拾金不昧专户”, 顾文健捡到的5元钱成为潘家小学红领巾小银行“拾金不昧专户”第一笔存款。5元钱在当时少先队员心目中是一个大数目,不占为己有,精神可嘉。少先队大队部利用联合晨会,大力表扬先进,宣传“拾金不昧”小银行。小银行还增设有“爱心专户”,存放师生的爱心捐款。潘家小学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你我心手牵,爱心满校园”活动,通过捐献零钱、变卖废品、爱心义卖,几年来为需要帮助的人捐出111062.82元钱。《中国少年报》曾宣传过这种独具匠心的做法。至今有6000多人记载在“拾金不昧光荣簿”上。
李永清当了23年班主任,做了30年《星星队报》辅导员,他坚持“追求优秀,追求快乐”的目标,用心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做实。30年来,李永清获得区级以上表彰奖励200多次,其中2次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 2次被评为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2次被评为常州市小记者优秀辅导员;11次被评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个人……他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学校12次荣获全国读书教育活动、全国家庭环保知识竞赛、全国“读队报,长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在他和学校辅导员团队的努力下,这些年来为潘家学校创造了十几个“第一次”:武进区团队基础建设“五星级单位”“武进区十佳红领巾示范校”“常州市优秀少先队大队”“常州市十佳小记者站”“常州市法治示范‘五区同创’示范单位”“江苏省班队集体建设示范校”“全国优秀少先队鼓号队”“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指导付思嘉在《中国少年报》发表文章、指导许仟慧获得江苏省红领巾读书征文一等奖,《中国少年文摘》杂志、《少先队活动》杂志、江苏少先队队刊《少年号角》第一次全面报道学校少先队工作等等,创造了农村小学的奇迹。
回首30年,李永清庆幸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执著”、自己的“恒心”,成就了他的人生幸福。今年8月,李永清回到青海,他20多年前的学生——青海省财政厅的王亚萍、青海省教育厅的张清,专程赶来看望,敬献哈达,他收获的幸福不是一点点……潘家小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