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最终还是要回归课堂,这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是学生素质的保障线,也是我们一直在坚守的初心。
—— 叶旭山
近三年,学校中考成绩提升很快,尤其是2018年更是实现了一个大的飞跃。从2016年超出全市均分2分,到2017年超出全市均分5分,再到2018年超出全市均分达24.8分,同时,全校高分段人数再创新高,四星级高中达线率超过了53%;学校也因此在建邺区2018年度中小学办学绩效评估考核中荣获办学绩效一等奖……逐年提升的佳绩,来自于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得益于学校拥有一支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坚守初心,为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为潜力生“加油充电”
找到兴趣,提升自信
每天中午12点半到1点,当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在享受难得的午间休息时光时,数名学科备课组组长为几十名学生在教室内点对点辅导,成了校园内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同学们深知这样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学得尤其认真,教师们也是教得格外用心。这是自去年开始,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各备课组组长利用午间休息时间,为数学、物理、化学、思品等几门学科的潜力生“加油充电”,潜力生自愿报名加入学习。教学中,备课组集体备课,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小班化教学,点对点辅导,课后第一时间与学生的原任课教师反馈,并根据阶段性的测试成绩,采取随进随出的滚动机制。
“数学的课时较长,一周有四次。学生根据学情被分成5大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案,进行针对性练习。”施凌燕老师说,“一个女同学让人印象深刻,以前数学考试总是不及格,经过一段时间辅导后,加上她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成绩一下子就提升到80多分。” 如何分组安排教师也颇有讲究,据朱安全老师介绍,化学的两个班,一个班的学生基础更薄弱一点,就安排了一个特别细心的教师;另外一个班学生的基础相对好一点,就安排了在提优方面颇有经验的教师辅导。
“在物理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多参与实验,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和老师的近距离交流,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有些孩子从原来的闷不吭声、完全没有自信,到后来恨不得天天跟在老师后面,变得开朗而自信。”陈希老师说,“这些潜力生都是学习能力者,学习态度也很端正。通过学习,他们不但提高了成绩,更逐渐找到了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自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考名师公益大讲堂
明确方向,把握策略
“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找准中考命题的思路,进行有效的复习,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中考考分的最优化,尽可能地给学生减负增效,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命题。”对此,学校课程教学处濮爱锋主任介绍说,学校主抓“抬头看路”和“低头拉车”两个方面,“抬头看路”指明确复习方向,“低头拉车”则是把握复习策略。
“为了把准方向,学校每年都会从考试说明、中考试卷、解题规范表述、结合学情落实教学实践等方面研究中考。”濮主任表示,“同时,学校还组织了名师公益大讲堂,聘请校外各学科的名师和专家,为学生提炼学科知识,进行中考复习的策略指导。”濮主任介绍说,如语文学科在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复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数学学科以六册课本为基础,以中考考试说明为指导,通过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让学生找到最佳的复习方法和解题策略;英语学科除了介绍整体复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外,还会重点讲解词汇在各种题型中的灵活运用以及记忆方法,总结提分重点;物理、化学、道德与法制、历史等学科的名师和专家也分别通过专题,围绕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重点、难点题型,进行剖析,并结合同学们的复习学情,进行专项指导和复习建议。“通过一学期近30场的名师大讲堂,能够让学生近距离了解中考命题规律以及当年的命题政策与趋势,从而复习得更有针对性。”
常态化的备课和听课
回归课堂,坚守初心
随机抽查各班作业、优秀作业展示;学校领导班子每天进课堂听课,与任课教师一对一交流;教研组、备课组规范、科学、高效地强化学科教学质量管理;教师们则通过看视频等多种方式自我反思、互相交流,保证每一节课都经过精心备课……“回归常识,坚定教育教学的本心;立足常态,重在过程、重在可推广;落实常规,做好根本保障。”叶旭山校长强调说,“学校管理最终还是要回归课堂,这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也是学生素质的保障线,也是我们一直在坚守的初心。”
在学校领导办公室内,隔出一块区域作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场所,学校领导参与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据了解,学校教研组每两周组织一次活动,每次不少于两节课时间,每学期不少于八次。
同时,学校有计划地组织研究课、展示课和示范课,开展说课、研课、听课和评课活动,加强重点课和难点课的研究;提倡探索富有本组教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积极组织学生的学科活动。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书,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总结。
学校备课组则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开展备课组集体备课;每一学科、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备课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有的备课组以月为单位开展活动。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以开设组内公开课、听课和评课形式为主,备课组更注重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出发,设计学科活动,制定活动方案。
用信息化手段关注个性
大数据让教师更懂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作业档案、每月一次的自动生成错题本,结合陶艺课程的3D打印技术,更神奇的是,在初一年级的六个班级内,还有一个特别的“智慧课堂助手”,能够通过大数据研究,助力教师读懂班上的每一个学生。
学校信息中心华永兰主任介绍说:“智慧课堂助手是通过高清摄像头,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比如是不是长时间低头?有多久没举手回答问题?是否没有足够关注课堂学习等,通过实时关注学生,并结合后期该学生的阶段测验成绩,进行数据分析,能够得出学生在某些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
有趣的是, 同样是“智慧课堂助手”的关注对象,同样的知识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学行为,讲课讲了多久,练习做了多久,再和该班后期的学习结果进行关联,透过这些数据,能帮助教师更加了解教学,读懂学生,对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为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打造常态化、普及化、融合化的智慧校园是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通过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个性化教育。”叶旭山校长介绍说,常态化是指师生能经常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普及化是要让超过80%的教师都能熟练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融合化则是多学科整体参与,而不是个别学科单打独斗。最终通过融合在校园每一处细节中的信息化手段,关注个体,助力每一个学生高效学习。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503216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秀山路 2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