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3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美式散文:非虚构写作的多样性
  菲利普·罗帕特
  生于1943年,哥伦比亚大学创意写作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纽约大学人文学院理事,散文家、诗人、小说家、影评人,已出版散文、诗歌、小说等12部著作,曾获克里斯托弗奖章、布伦丹吉尔奖、得克萨斯学院文学奖、古根海姆奖、纽约图书馆奖等。
  《大师之路》
  江苏人民出版社
  菲利普·罗帕特 著
  宋文 译

  作为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学院派作家,菲利普·罗帕特享有“当代蒙田”的美誉。近日他的散文集《大师之路》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罗帕特受邀在南京先锋书店与读者们见面。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被翻译成中文,激起的是一次关于散文的讨论:原来散文可以这么写!罗帕特专注于剖白内心、坦言真相的写作方式,以及他打破散文常态,融诗歌、小说、评论特性于一体的散文越界,都令观者啧啧称叹。这条独特的大师之路是如何走出来的?现代快报记者与罗帕特本人以及译者、评论家、丛书主编展开了对话。

  

  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记者 王凡

  见习记者 张垚仟 实习生 曹嘉欣/文 牛华新/摄

  1

  《大师之路》是菲利普·罗帕特的一本散文合集,在书中,罗帕特对自己拥有过的各种身份,包括散文家、教师、电影评论人、父亲、儿子、丈夫等等,展开深入剖析,以特有的深邃幽默文笔一一加以描述

  该书能翻译成中文出版,是因为一场“奇遇”。

  四年前,诗人、小说家黄梵与罗帕特先生在美国弗蒙特艺术中心相识,因为电影趣味完全一致,两人一见如故。午餐时,黄梵发现身边那些美国作家吃饭时故作镇定,眼睛却不时瞟向罗帕特,时刻注意他的一举一动。这让黄梵意识到罗帕特在美国文学界的崇高地位。离开艺术中心时,罗帕特主动提出要在纽约请黄梵吃饭,两人之间的交往由此开始。

  不久后,罗帕特送了一本散文选集给黄梵,就是《大师之路》的原版。“我英文并不好,但还是从中读出了他的幽默、戏谑、真诚、柔软之心,庄谐并出的纵横驰骋。读完,我感叹原来散文还可以这样写!过去的散文立法,在他的写作中已崩塌,他重新在为散文立法。按照美国的说法,他是美国的蒙田。他继承了蒙田的天马行空,把散文当小说对待了。”黄梵说道。

  遗憾的是,在中国却无人知晓这位美国院士作家。恰逢黄梵正为江苏人民出版社主编“南京评论丛书”,这套书的主旨是填补国内空白,出版国人尚未知晓的大家作品,因此《大师之路》与丛书结缘。黄梵找到了他的同事,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宋文担任译者,她出色完成了翻译任务,而该书责编周晓阳在译文的文学化上,也做了校订工作,使之更富文学魅力。

  2

  作为该书的第一读者,宋文对罗帕特坦诚暴露自己内心世界、深刻剖析自己灵魂的写作赞叹不已。在《大师之路》的第二篇文章中,罗帕特写到了母亲的婚外恋。宋文读到这一段时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以这样写自己的父母?”这些惯常被视作“家丑”的事,罗帕特先生并没有在作品中选择回避。

  “我从一个非常混乱的大家庭出生,人们在这个家庭之中老是不停争斗,但一个不幸的童年是作家最幸运的事,我为我不幸的童年感到很开心。”罗帕特认为,是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看待生活的角度,“我有这些成就还是很感谢我神圣的母亲。”

  当然,这种诚实不是绝对的。罗帕特坦言道:“我经常是尽可能地做到诚实,但有时很奇怪的是,你如果做到诚实反而让别人感到很尴尬,所以我经常用像是走钢丝的方式。在令人愉快的诚实和令人讨厌的诚实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让宋文感叹的还有罗帕特感知生活的能力和思考力。“他的作品,敏锐地感知生活,非常擅于描写生活中感动的瞬间。看着他的作品,会让我们跟自己的生活相连,更多留意生活中忽略的细节、瞬间,受到他描写的感召,引发更多的思考。”比如谈到爱情时,他说有些爱情是“盆景爱情”,就像盆景树,以有限的方式臻于完美,却注定不会比膝盖更高。又比如,谈到友谊时,他说最出色的友谊特质是五项:融洽、喜爱、需要、习惯和原谅,“没有原谅就不存在友谊。”

  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罗帕特谈了他心目中的美式散文。他说,如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所说的那样,“美式散文”是有形的,而不是空想,这种风格来源于惠特曼,而他承袭的是蒙田散文的脉络。他说,自己并不仅仅是为了现在的读者而写作,也为了和逝去的先人对话。

  谈到中国文学时,罗帕特表示,他读过很多鲁迅和张爱玲的作品,也很喜欢杜甫的诗歌,非常期待自己的作品能与中国读者沟通,他有信心中国读者看了他的作品后会微笑或者大笑。“因为当你描写和你自己有关的事情的时候,你要确信,你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普遍性的。你需要选择那些你认为大部分人都可能具有的经验来写。在写作的时候,你不能因为沉醉于写作就只描写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不能太自我中心主义。写作是为了和他人沟通。你要知道,每个人的经验都是整个人类的财产。”

  正因为罗帕特的诚实,读者会在他身上发现一种有趣的反差。他是学院派,但是与学院派持重、晦涩、深奥的文风不同,他的散文反其道而行之,呈现着一种雅俗共赏的格局,这无疑是来自世俗世界一种可贵的元素。

  3

  在中文世界中,尽管散文的形式在不断变化,但一直被认为是真实的“记录”。与这一认知截然不同的是,在罗帕特的散文创作理念中,散文是可以虚构的。

  黄梵发现,罗帕特会在散文中“创造”不同角色,时常混淆散文与小说的界线。“创造角色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想法。这让我想起了葡萄牙诗人佩索阿的做法,他为自己的作品虚构了很多诗人,以致这些诗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身世。”

  在先锋书店的见面会上,评论家、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傅元峰也向罗帕特发问道:“您多大程度上虚构了生活?”

  “我认为写非虚构的时候,必须重新想象你自己的生活。我承认在写我自己的时候是有选择的,并且很多时候会刻意地扭曲我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总是有意识地塑造我自己。”罗帕特说。不过,他强调,这种塑造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只是经过了过滤,选择性地再现自己。他的非虚构肯定不是完全不虚构,但是也不是在虚构写小说。“我总是从某个角度来展现我自己的经历和事实,把事实向后退一步,在一个距离之外来看待它。”

  非虚构文学创作更强调作者以个人视角进行完全独立的写作行为,而罗帕特希望在这之中找到一种平衡和公正,即“写到他人时尝试从他们的视角来看问题”,也就是说,作为作者,他总是从跟自己对着干的角度来看问题,在他写作的时候,会反过来问自己:“我说的是真话吗,真的是这样吗?”之所以采用这种对话式的语调,是因为他始终在头脑当中做争论和辩论。

  “我希望我能找到真相,但其实我不拥有真相,我非常喜欢读者能够深入到文本里面去,因为写作不是一个平面的,而是多个维度的,阅读的时候需要从表面突破,深入到深处。”罗帕特说道。

  声音

  诗人、小说家、“南京评论丛书”主编 黄梵

  罗帕特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他对小说和评论手法的巧妙运用。评论出现在散文中,不让你觉得多余、累赘,小说写法又极能调动你的阅读动力和情感。这种“大杂烩”倘若落到一个庸才手中,会变得油水分离,但罗帕特的“东北乱炖”,却令你全无觉察,读完已忘却体裁之分,它们早已浑然一体。说他是美国的蒙田,真的名副其实。这种舍弃风格的风格,追求杂质和庄谐杂陈的越界,使他的散文成为稀有品种,也提醒中国散文另有的古老新路。

  评论家、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 傅元峰

  美式散文的书写者是非常奇特的,它透露着写作者的养成,文化的养成。罗帕特的散文里其实并不是一直存在着一个中心的光源,它是分散的,分散到我们都不知道究竟什么东西被照亮了,这是他的书吸引我的重要原因。反复琢磨它就会有不同的意味,慢慢地流溢出来。美式散文具有的多样性、多义性、丰富性,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文体意识,是值得当代作家去学习的。

  我正在翻译罗帕特的另一本书,是关于创意写作方面的,指导人们怎么进行非虚构写作。作为一个非虚构写作的作家,罗帕特是一个非常有勇气的人,他深入自己的内心,直面自己生命中的某些瞬间,解剖自己,袒露出最诚实、矛盾,甚至不堪、极端的思想,展示给别人看。这种写作要做到诚实,同时他也要在适度地大胆袒露和巧妙地遮掩之间做好平衡。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