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路、太平路、林森路……这都是70年前南京的地名。由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出版社三家单位合作的《南京调查资料》点校版,将在4月23日前和公众见面。这部书不仅记录了当时名人们的住宅、重要单位详细地址,还标出了铁路、戏院、饭店等详细位置。根据它,就可以精准还原70年前的南京城。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静妍/文 吉星/摄
这栋楼曾用来清理甲骨
你知道70年前“鸡鸣寺路1号”是什么样子吗?
《南京调查资料》显示,“鸡鸣寺路1号”在70年前是民国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社会研究所和史语研究所所在,也就是现在的中科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院内,古生物学界“大牛”云集,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曾在这里工作。
院落内,有一处仿明清宫殿式建筑,三层。大楼由杨廷宝先生设计,建于1936年。这栋民国大楼就是书中提到的民国中央研究院史语研究所,曾经,它是“殷墟甲骨127坑研究整理旧址”,墙上挂着写明这一身份的铜牌。
当年,“史语所”学者在河南安阳小屯东北地带发现了一座巨型甲骨窖穴“YH127坑”。由于坑太大,无法在当地进行整理挖掘,学者们只好将其由甲骨坑变成甲骨柱,通过铁路运到南京“中研院”史语所。
运抵南京后,董作宾、梁思永、胡厚宣等学者迅速在史语所展开室内发掘。结果令人狂喜,“YH127坑”属殷商武丁时期埋藏,共清理出甲骨17096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战争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70年前,南京有条朱雀路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南京,你能找到玄武湖、虎踞路、龙蟠里,不过,你找不到朱雀路吧?
其实在70年前,南京是有朱雀路的。“上海照明书局南京分局,朱雀路109号”“新亚电影院,朱雀路”……《南京调查资料》中,你能发现很多关于朱雀路的信息。
南京市社科联副秘书长、南京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邓攀负责《南京调查资料》的点校工作,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1949年的“朱雀路”,其实是现在太平南路的南段,从太平南路与白下路的交会处,一直延伸到与建康路的交会处。而“太平路”则是指现在的太平南路北段,从与白下路的交会处,向北一直到大行宫一带。
南京文史学者薛冰介绍说,在70年前,大行宫往北,原本没有大路,有好几条小路,比如文昌巷、四牌楼等。解放以后,这里修了一条路,叫“新太平路”,改革开放以后改名叫“太平北路”。而从大行宫往南,称“太平南路”。
长江路,当年叫林森路
70年前,长江路不叫长江路,而叫“林森路”。《南京调查资料》中,不少重要单位位于林森路。
薛冰说,“原来叫‘国府路’,因为原国民政府就在这条路上。”据资料记载,后来,为纪念逝世的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府路”改名“林森路”。1949年南京解放后,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为名,将“林森路”改名为“长江路”。
这些资料极具研究价值
1948年底至1949年初,民国“江南问题研究会”组织编印《南京调查资料》22册,近60万字。
4月23日前,《南京调查资料》点校整理本将首次推出。“《南京调查资料》汇集了民国最后阶段国民党政府及其首都的重要资料,这些时间、人物、地点等要素齐全的资料对拓展民国史研究极具价值。”邓攀介绍,《南京调查资料》虽然不是方志,但其地方史研究价值不亚于20世纪30年代的《首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