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新华社播发题为《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评论员文章指出,这些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对守护好内蒙古这道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文章称,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要加强制度建设,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筑牢根基。
记住炊烟,留住乡愁,靠什么?靠的是众志成城抓建设,意气风发挑担子;靠的是默默耕耘,久久为功;靠的是依法治理,依“本”发力。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昨天推出的评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几年时间,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文章强调,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赢得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产生热烈反响,新华社由此播发两会特稿进行了聚焦报道。特稿特别介绍了江苏省徐州市的例子: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这个曾经荒芜的采煤塌陷区,经过生态修复,已经变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考察。
这一场华丽丽的巨变,充分显示了当地统筹治理、从头再来、打好攻坚战的决心和勇气。这也为其他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借鉴。“推进生态保护要动真碰硬持续发力”,特稿中的这句话,总结出的是一个质朴的道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捷径,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有的是因地制宜、大刀阔斧而又科学细致。
“战略定力”告诉我们,凡事要抓就必须一抓到底,勇于担当,决不能三心二意、朝令夕改。
生态理应壮美,文明原本深沉。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是发展生态文明之内涵的必有之举。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一定能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把关乎子孙后代利益的环境呵护好,向历史和未来交出合格答卷。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