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常州唯一的临江版块,江苏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坐拥全市18公里主要岸线资源。十多年的开拓奋进,常州滨开区发展迅猛,成为常州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的省级工业园区。
但是如何进一步保持领先地位、追求高质量发展是滨开区必须谋划的大文章。去年,中央提出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长江大保护”这个国家战略扑面而来之时,滨开区嗅到了改革创新、寻求突破的良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体系,全面启动“长江大保护”工作,探索生态、产业、城乡建设整体高质量、可持续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打造沿江绿色转型发展先行示范区。
通讯员 黄震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李梦雅 张敏
发展迅猛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省级园区
江苏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春江镇)北枕长江,现有“四上单位”40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8家。2007年至2017年,滨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5倍,工业总产值增长超6倍,成为常州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的省级工业园区,是常州经济发展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的板块之一。2018年,滨开区成功创建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综合实力位列全省省级开发区第61位。春江镇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74位,排名较上年上升19位。
作为常州外资企业和重大项目集聚的主阵地,2018年滨开区招商引资工作收获丰硕,实现实际到账外资2.15亿美元,协议注册外资3.7亿美元。重大项目跑出“加速度”,成功签约引进优质项目29个,其中总投资1亿美元或10亿元项目11个,合全药业、诺贝丽斯等项目成功入选高新区亮点展示项目。国际合作园区开启新篇章,中瑞(常州)国际合作园区在滨开区开工建设。
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滨开区一直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连续开展三轮化工行业整治提升,累计关停并转化工企业70多家,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532家、整治提升1329家;首创的花园式化工厂“新北模式”受到国内外化工产业界高度认可和推广……
重大机遇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
“‘长江大保护’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抓好这项工作从国家到地方决心坚定、意志坚决。对滨开区而言,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大机遇,为倒逼产业转型、重塑发展空间创造了宝贵契机,对滨开区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开启新一轮高质量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常州滨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市、区的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滨开区抢抓先机、先行先试,历经6个月编制《长江经济带(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规划(2018-2035年)》。
在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常委会、全国专家评审会基础上,2018年12月19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针对规划作出了《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明确以常州全市唯一的临江板块滨开区整体绿色转型为抓手,全面系统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
根据规划,在发展布局上,未来滨开区将形成“一带两片三廊”的空间结构:“一带”,通过企业关停转型、生态修复、布局重组,将长江沿岸地区打造为长江绿色转型发展先行示范带。“两区”,滨开区德胜河以东地区重点完善和提升产、城功能和品质,打造和谐共生的产城融合片区。德胜河以西地区以生态保育为主,打造集田园风光、休闲体验、美丽乡村于一体的田园生态片区。“三廊”,依托新龙生态林、德胜河、澡港河形成三条重要生态开敞廊道。
规划总体定位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生态、高端产业、幸福新城” 的高质量发展区域样板。到2035年,滨开区将全面建成绿色低碳、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产城融合幸福新城。
生态保护
让水变清、岸变绿
今年是“长江大保护”工作全面启动年,滨开区所有单位都将一切围着“大保护”转,一切围着“大保护”干,确保今年能干出彩,有成效。
实施“长江大保护”,首当其冲就是要把生态保护与修复放在压倒性位置,切实落实好中央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滨开区将围绕“岸绿”和“水清”,重点做好五件事情。
首先是沿江化工企业腾退。滨开区将坚定不移地淘汰沿江低质低效化工厂,计划3年内关停20家以上。化工企业腾退后,将抓紧进行土壤修复和生态复绿,打造8公里的滨江景观带,恢复成原生态自然面貌。
长江魏村饮用水源地关系到全市500万人的饮水安全,滨开区将实施水源地生态安全保护,分级管控,一级管控范围内严禁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禁止新建有环境风险的项目。
在入江河道环境提升方面,围绕澡港河、德胜河、省庄河、港区南北河、桃花港河等几条主要河道,做好清淤疏浚、环境整治、水质监测和生态净化,确保河流水质达标改善。
生态保护不仅要考虑“面子”,更要有“里子”。滨开区将继续推进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和设施建设,实施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和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同时推广水资源循环回用,进一步优化排放,切实为长江“减负”。
产业转型谋求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滨开区安身立命之本。淘汰化工、关停企业,不是全盘否定、不要发展,而是忍住阵痛、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滨开区将充分利用“长江大保护”的“窗口期”,痛下决心、不留后路,倒逼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产业发展生态重组和经济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近年来,滨开区成功引进和培育了中简科技、三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一批新材料行业领军型企业,成功入驻东风乘用车基地项目等一批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成功签约引进了安泰创明新能源材料(常州)研究院、常州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等一批创新载体平台,初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突破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和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下一步,滨开区将巩固提升滨江绿色化工产业园,提高新入驻产业准入门槛,为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绿色高端项目开放。此外乘势而上,做特做优碳纤维特色产业,真正形成“南有石墨烯、北有碳纤维”影响力。
在装备制造产业上,滨开区将主攻整车制造和核心零部件,围绕东风汽车加快集聚一批汽车电子、变速箱、发动机等总成件配套企业,抓紧布局招引新能源车辆和氢燃料电池产业。
港口码头是滨开区得天独厚的资源,滨开区将全面整合岸线资源,重点发展集装箱、件杂货等储运业务,拓展汽车滚装船、保税仓储、市场交易等服务功能。
产城融合建设美丽家园幸福新城
保护长江,最终目的是为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
因此,滨开区将抢抓“长江大保护”机遇,实施产城大融合,提升完善城镇功能,建设高质量的美丽家园、幸福新城。
按照规划“一带两片三廊”的总体要求,滨开区将抓紧编制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产业定位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沿江生态景观规划、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规划、常泰通道跨江融合桥头堡区域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纵深推进。
此外将打造3.5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核心区,重点建设黄海路打通、赣江路东延接通江路、华山北路北延接S338、澡港河生态廊道、友谊河生态廊道等一批骨干交通网络和生态景观廊道工程。通过重要框架廊道的拉开,快速集聚城镇功能,完善提升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商业等设施功能,及早形成滨江新城核心功能区和形象展示带。
同时,保护和传承好良渚文化、长江文化,做好象墩遗址保护性开发,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内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做好村庄环境整治、农民增收、产业提升,确保让农民群众得益受惠。
长江大保护蓝图已经绘就,高质量发展征程扬帆起航。滨开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坚持生态保护前提下,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贡献滨开区的力量;以长江大保护的先行示范、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