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增优势”是常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常州市委、市政府在群众受益面广、感受度高的领域中进行深入谋划,从条件最成熟、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通过实做、快做一桩桩民生实事,汇聚成推动民生建设的大力量,30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2018年实现全体居民收入增长8%以上,解决了城乡就业、危旧房、棚改工程、综合医改等一批百姓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全面小康指数位居江苏第四、全国第十二位,打响了常州民生品牌,更是精美常州的幸福注脚。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葛小林 刘国庆 李梦雅
集聚辐射带动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日前,高德地图发布全国50个主要城市的“交通健康指数”排名,常州市交通健康指数值为77.9%,高出全国交通健康指数均值8.4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四。
这个消息让一线的交警们感到非常欣慰。截至2018年底,常州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39万辆,上牌电动车突破230万辆,加上市区全面推进轨道交道建设,通行密度和路网压力堪称前所未有。幸而常州实施交通畅行工程,不断完善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推动形成以地铁为骨干,公交为支撑、城市出租、公共自行车等为补充的公共出行系统,交警部门创新思路解决“堵点”……让市民的出行变得更顺畅。
同样,常泰过江通道开工建设的消息,让市民老秦开心不已。老秦老家在泰兴张桥,30多年前,他过江来常州打工,而后在常州成家立业。但老家还有八十来岁的父母让他牵挂。子女们有空会开车送他回泰兴,可走高速,得从扬中、高港绕一圈;走汽渡过江吧,又经常要排队等船,碰到节假日,堵车是常态。
“都说大桥造好了,能省半个多小时车程,那我以后回家能快多了”,老秦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希望常泰过江大桥能早点造好,那一天,我一定带父母来大桥上看看!”
一条路、一座桥,对市民百姓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出行便利。圩塘汽渡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通过该汽渡往来常州与泰州或苏北地区的车流量,年均达到100多万辆,人员超过250万人次。常泰过江通道的建设将极大提升两地往来的便利性,缩减时间成本,拉近空间距离。
“作为交通人,更应该跳出交通看交通,常泰过江通道、溧高、常宜、溧宁、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以及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工程等一系列交通建设承载着常州的城市发展战略,也是常州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举措。”常州市交通运输局沈小勇局长表示。
“以跨江通道为例,不仅在常州,在全省范围内也一直是‘短板’,南北向过江铁路资源更是稀缺。常州正处在扬子江城市群主轴与江苏中轴的十字交会的黄金节点上,交通区位优越,未来常泰通道将串联起长江南北两大高速公路体系和南北沿江高速铁路体系,更能与常州综合港务区资源形成呼应,服务于常州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实现‘东融西进,南接北联,下大力气推进包括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干线航道等在内的十大区域交通补短板项目,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将常州打造成具有突出影响力的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沈小勇表示。
聚焦民生“关键小事”,让民众收获幸福感
常州天宁区红梅街道的范家塘,是常州典型的低洼易涝城中村。村委会主任周炳海告诉记者,这个村里最低处要比村口的飞龙路低1米,犹如一只碗的碗底,每到雨季,都要积水受淹。“尤其是范家塘的排水线路比较差,管道偏小,辖区的排涝能力严重不足,经常是村里的水排不出去,外头的水倒灌进来,碰到下雨猛一点,家家户户都进水。”
2017年6月和9月的两场强降雨,范家塘每家每户进水都有二三十公分深,最严重的一家进水七八十公分深。“住在一楼的是位90来岁的老人家,水都漫到了床边上,是我进屋把老人背上了二楼”,周炳海说,“幸好政府部门关心我们的苦处,对村里的排水设施改造,还增加了泵站,去年上半年工程完工后正好迎来雨季,几场大雨下来,没有一户再受淹的,村民们都太开心了!”
记者了解到,常州主城区11个易淹易涝地区排水设施改造项目是2018年民生实事项目,新北区启动了城区易淹易涝区域整治工程,投资上亿;天宁区郑陆镇、钟楼区邹区镇分别投入8000多万元,市财政分别配套4000万元,实施排水设施改造等防汛工程。不仅如此,城镇防洪与农村水利齐头并进,建圩堤、修闸站,2017年受灾严重的金坛指前,投了3个多亿进行圩堤除险加固、新建排涝站、圩口闸和河道综合整治。
易淹易涝片区治理是常州民生实事“四治”重点工程中的重点,此外还有老小区安全隐患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等,件件都关乎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据悉,2018年,常州实施22万平方米危旧房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棚改工程新开工24807套、基本建成18135套,积极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更是走在全省前列。
在2019年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上,常州市市长丁纯更是提出,要继续聚焦群众“关键小事”。例如以建设精美常州为导向,建设9省级宜居住区建设项目;启动中心血库异地新建、第七人民医院二期、新建武横林卫生院住院大楼,天宁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资源供给;实施50个新建、改扩建学校重点建设项目;新增日间照料中心、新增老年助餐点60个,为3000户困难老人家庭居室进行适老化改造;对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及南岸进行整治改造,恢复街区建筑历史风貌,同步完善街区市政配套设施;对全市范围内173座公共厕所进行改造提升等,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将绿色和健康嵌入民心
放爆竹让过年多了“响亮的热闹”,但是飙升的PM2.5浓度,让人们不得不再次审视禁放烟花爆竹的现实迫切性。2月1日起,常州禁放区域内全年全天候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被常州市民称为最严烟花爆竹“禁放令”。
除夕夜,是烟花爆竹禁放管控最关键的一仗。记者了解到,在禁放工作岗位的民警、辅警和社工等2.3万余人,行走在大街小巷,穿梭在社区村委,不少市民主动戴上了志愿者的红袖套,加入到禁放巡逻的队伍里。当晚,常州未发生燃放烟花引发的火灾事故,基本实现禁放区域内“零响声”。
元宵节是春节禁放工作的“最后一考”。“当晚,我们没有接到一起因烟花爆竹燃放引起的火灾或者伤亡事故,跟除夕夜比,警情更是明显减少。”常州市禁放办工作人员、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季银飞表示。
最严烟花爆竹“禁放令”实施,让这个春节的常州城安静又温馨。据悉,为确保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降”,禁放工作后续已被列入城市长效管理范畴。
而随着公众生态安全意识的提升,市民对水土气污染治理和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据悉,常州将“提升大气环境质量”项目调整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大力推进小游园和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打造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将绿色和健康更好地嵌入城市、引入社区;重点推出主城区“畅流活水”工程,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河道水“活”起来、“清”起来;结合“263”专项行动,加大大气环境整治力度,使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不仅如此,常州完成沿江地区绿色转型发展规划,统筹推进长江生态安全带、太湖生态保护圈、武进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大展精美常州的高颜值。(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