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聚焦2019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3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网约护士”想要走得远,立法需先行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做好引导,明确责权利,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唐金海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刘璠

  “滴”一下,手机下单,就有护士上门服务,是不是听起来很方便?近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相关通知和试点方案,于2019年2月至12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

  那么,“网约护士”能走多远?还有哪些亟待规范?3月3日,江苏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唐金海、刘璠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对“网约护士”需要做好引导,立法先行,方能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鹿伟 安莹 文/摄

  “网约护士”,江苏多家医院已进行有益探索

  国家卫健委此次下发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方案,意味着被网友称为“滴滴打针”的“网约护士”服务迎来了官方版。

  其实,“网约护士”并不新鲜,早在两三年前就有一些企业针对“互联网+医疗”这一领域进行相关开发。现代快报记者搜索手机App库发现,已经有“滴滴护士”“医护到家”“泓华护士”“阳光护士”等多家平台。

  记者了解到,江苏一些地区,也已经做出一些类似“上门服务” 的有益探索。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以及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便提前尝试了“网约护士”的服务。不过,这样的探索还停留在小范围内,服务对象也仅仅是针对医院内已经出院且行动不方便的患者。

  对于国家出台的试点方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唐金海认为,“网约护士”这项服务依托于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医疗行业的发展。不过唐金海也表示,“网约护士”要做好引导,更加有效地利用好医疗资源,才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满足老百姓的不同需求。

  建议立法先行,明确责权利

  对于官方版的“滴滴打针”,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刘璠的态度十分谨慎,他认为,不是所有医疗护理的服务都能在患者家里顺利开展。

  刘璠表示,试点方案在解决行动不便的病人看病难的同时,也有一些潜在的问题。医疗活动和滴滴打车、美团外卖不同,涉及到生命安全。护士在上门服务时存在医疗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和危险性,比如静脉注射时有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等情况。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当立法先行,要充分考虑到医患纠纷、医疗风险等各种情况,明确各种医疗情况下的责、权、利,避免隐患的发生。

  刘璠建议,对于高龄或失能的老人、康复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除了“网约护士”外,还应当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实行分级诊疗,加强社区医疗的功能,“可以扩大和增加社区医疗点,在每个街道设置专门的注射点,配套应急措施,配齐医护人员,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及时抢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