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前,首场“委员通道”采访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第一个亮相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他透露,2020年,我国将发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并巡视探测。
现代快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获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在参与火星探测器研发,而位于南京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还将参与火星探测后期的科研工作。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徐红艳 徐岑 张瑜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仲茜
北京现场
探月总设计师宣布
明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前几天,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刚刚自主唤醒,进入工作状态。作为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吴伟仁向记者们透露,目前玉兔二号状态良好,“玉兔二号正向着陆点的西北方向前进,我们会保证它的安全。”他说,前期已经取得了很多科学数据,最近准备向全国和全世界开放。
在谈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时,吴伟仁透露,中国今年底准备发射嫦娥五号,实现在月球采样返回,中国因此有可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采样返回的国家。明年,中国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探月是一项高风险事业,深空探测永无止境,既充满着风险,也充满着挑战,当然也充满了机遇。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薪火相传。”吴伟仁说,希望全国的青少年朋友们,将来能够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去,去迎接挑战、开创未来。
江苏连线
探测火星是为地球“移民”做准备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移民的行星。”3月3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闻新,他说:“火星探测,势在必行。”搞清楚火星的变迁历程,对保护地球、延缓大气变稀薄都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台”)研究员季江徽曾参与深空探测任务规划。他说,“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类似,有南北回归线,也有南北两极,四季分明,环境与地球较为接近。去火星看看,一直是人们的梦想。”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激起了许多人对太空探索的关注。季江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倒不见得要让地球“流浪”,将来如果人类要从地球移民,火星是个备选星球。他说,探测火星,是进行深空探测的标志性任务,也标志着我国从月球探测工程到火星探测,在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如果火星上真正存在液态水, 那么就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
我国火星探测器、着陆车正在征名
闻新介绍,火星探测器是一种用来探测火星的人造航天器,包括从火星附近掠过的太空船、环绕火星运行的人造卫星、登陆火星表面的着陆器、可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动的火星漫游车以及未来的载人火星飞船等。
1960年,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它是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随后,美、苏、日等国相继发射了数十个火星探测器。
闻新说,目前,火星探测器已进入最后的研发实验阶段,而探测器和着陆车也正在征名。
南航、紫台都参与了火星探测研究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现任南航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院士,是火星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1992年毕业于南航电子工程专业的孙泽洲,则是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而他也是嫦娥三号、四号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南航有多个团队参与火星探测项目,例如承担火星车着陆缓冲减震技术研究等。”闻新介绍,研发火星探测器是目前全球最“高精尖”的科学命题。
季江徽则透露,后期紫台将会参与科学方面的研究,比如对火星遥感和地面的探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火星的成分、矿物和演化过程,从而进一步揭开火星的“密码”。
记者手记
以身边事娓娓道来
委员们很用心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拉开帷幕。会前的“委员通道”开启, 9位政协委员相继登场,回答媒体的问题。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感受最明显的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多位委员都是从身边故事和自己的本职工作讲起,语言朴实,很接地气。记者们会后大赞“用心”。
这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记者们热情满满。提前半个多小时,采访区就被挤得满满当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第一个回答记者提问。吴伟仁透露的玉兔二号最新情况,让记者们立马兴奋了起来,“这个问题高大上”“厉害了”。
记者注意到,委员们在回答提问时,特别注意联系身边实际,通过讲述身边故事的方式,首先“解剖”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比如,当有记者提出“青少年如何加强视力保护”这一问题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以自己和女儿戴眼镜的故事举例,提醒“近视眼防控应该是在学龄前、幼儿园”。
除了回答提问,委员们之间也不时就一些问题进行互动。当谈及“农村基础网络通信较差”这一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盘州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便主动“问计”身旁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听到余留芬委员的问题后,张云勇立马笑着回应,“请余书记放心,我们在乡镇、县城、农村也会有广覆盖,实现基本的上网和通信保障。”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徐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