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1月27日,现代快报小记者工作室组织潘家中心小学的小记者们前往扬州进行寒假“游学”活动,参观扬州“双博馆”,了解雕版印刷文化。
扬州包子天下有名。寒假里,我们有幸来到扬州五亭包子有限公司,学做包子,好开心啊。一进店门,师傅就在台上指导我们包包子。他包的包子白白胖胖,又大又可爱,秀色可餐。我们忍不住了,立即开始自己包包子。小伙伴们包的包子姿态各异,有的是露馅的,有的是扁平的,有的是歪头的……看着师傅包得这么好,我没有放弃,认真地一个又一个地包,右手食指叠一下,一个褶子,一个又一个,我叠了许多褶子,一个小巧玲珑的标准包子诞生了,我忍不住欢呼起来。
一会儿包子都蒸出来了,大家看着自己的包子,丑得大家哈哈大笑,但味道不错,吃着自己包的包子别有一番风味,都觉得自己的包子超乎自己的想象。回家途中,我做了一个梦,自己成了一个厨师,帮大家做了很多很多的美食,受到大家的称赞,还被大家称为“神厨”呢!
潘家小学五(2)班 曹智栋
指导老师 李永清
在扬州博物馆,导游带着我们停在一个大厅前,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为了你们玩得开心,我把我们国家的国宝给你们看看,这可是价值上亿呀!”听到这里,同学们更加兴奋了。他们交头接耳,有的说:“这国宝肯定非同一般,而且刚刚导游肯定只是估计了一下价值。”有的说:“这肯定是女娲留下来的宝物。”同学们开始一步步走向国宝厅,心里思绪万千,急着想一睹它的芳容。终于,在一束金色的光晕集中处,我看到了看上去很平常的国宝——一个梅瓶。仔细看介绍,它的全名是“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同学们一看只是个瓶子,都不以为然。
导游见状,便说:“别看这只是个瓶子,物以稀为贵,这种瓶子全世界也只有三个,别外两个分别在法国和北京,而那两个都有破损过,换句话说只有我们扬州的这个瓶子是最最完整的。”导游越说越自豪,导游的话就像一团火,把我们的兴趣又重新点燃了,再看这件国宝,全身深蓝色,瓶身上白龙栩栩如生,有三只爪子,追赶一颗火焰宝珠,好像一条巨龙腾飞于蓝天之中。再听导游介绍这件国宝的经历,真可以称得上传奇啊,是民间一户普通人家6代单传的传家宝,在民间保存了600年,竟然没有一点损坏,简直是奇迹!现在已经价值连城了。作为时间永恒的见证,这个元代梅瓶,大家去扬州一定要去看看。
潘家小学五(5)班 陈振阳
指导老师 赵敏华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没错,今天我踏上了扬州之旅。“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句话流传已久,意思是扬州人早上要吃汤包,晚上要洗澡,扬州人可喜欢水了。
“咦,这是什么桥呢?怎么这么长?”同学们一脸疑惑地看着大桥。我抬眼望去,大桥又宽又长,至少有十几千米,可容纳五辆车并行。导游笑了笑说:“这便是著名的润扬大桥,连接镇江和扬州。关于这座桥名可有个故事呢。”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我们听得入了迷。
不知不觉中,我们到达了第一站——扬州双博馆。进入博物馆,我们发现里面一尘不染。映入眼帘的是前主席江泽民的题词“祝扬州博物馆越办越好”。这里的文物应有尽有,主要收藏了在扬州出土的文物,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价值连城的梅瓶,有可以容纳几十人的古龙舟,还有明清时代的各种文物。
随后,我们来到了古街东关街。老街保存着宋朝时的道路,漫步东关街,我似乎寻找到了老扬州的味道。这里有古朴的建筑,有儿时的记忆,有传统的小吃,还有潮流的玩具和诱人的美食。它既现代又古朴,不愧是游客必去之处啊!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自古以来,赞叹扬州的诗句数不胜数,流传至今。跟着诗词游扬州,我切实感受到了扬州文化的魅力。
潘家小学五(5)班 蒋歆琳
指导老师 赵敏华
扬州,一个千年繁华之地,历史文化沉淀深厚,文物遗珍争奇斗艳。寒假里,我们来到扬州,参观了扬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又称扬州双博馆,是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
双博馆可真大呀!有扬州规划展示馆、扬州八怪书画馆、中国古代雕版印刷馆、扬州雕版印刷馆、国宝馆、扬州历史馆等八个展馆。在这里,我们真正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最感兴趣的是国宝馆里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在博物馆里,专门设有一间国宝馆,整个馆内只展示一件镇馆之宝——“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据介绍,目前全世界仅存3个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一个在法国巴黎,一个在北京,而扬州这个是最大最完美的,它通体呈美丽的宝蓝色,上面环绕着一条正在追赶宝珠的青白色飞龙。这件霁蓝釉白龙梅瓶集造型美、纹饰美、釉色美于一体,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赋予观者无限的遐思和广阔的想象空间,堪称陶瓷艺术史上的成功典范,是我国国宝级的珍品。我们情不自禁感叹古代人民巧夺天工的技术和聪慧。那鲜艳晶莹的色彩与生动逼真的图案,令我们叹为观止、流连忘返。鉴赏国宝,让我见识到古代人民的才智,更让我了解了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扬州之旅真是不枉此行啊!
潘家小学五(2)班 李雨馨
指导老师 李永清
古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个冬天,我们小记者寒冬腊月游扬州,体验扬州文化的灿烂。
我们在“吟春”早茶文化体验中心,亲自体验了扬州包子的制作,这可是最负盛名的美食之一。现场的叔叔阿姨特别热情,他们给我们端来了很多肉和菜,我们根据自己的饮食喜好搭配了一下,然后再按照包子的传统包法将馅裹了起来,待到包子蒸熟后,我们都被那香喷喷的味道给馋得口水直流。吃着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包子,我不仅体会到了劳动的喜悦,更感受到了扬州饮食文化的魅力。
走在扬州的街上,看着旁边形形色色的商铺,我的心中升起了一股温暖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是放学回家妈妈刚刚做好的饭菜,遇到困难时朋友伸出的援手。后来看到那些商铺中叔叔阿姨们的脸庞,我懂得了那种温暖就是“烟火气”。在别人的眼中,扬州是小桥流水,扬州是柔软温和,扬州是深度文化。经过这一次小记者活动,扬州在我的眼中就是充满了“烟火气”的街巷。在时间的流水中,也许商铺的装修变化了,地上的沙石飘散了,但是那种温暖团结的烟火气,一直存在扬州这个城市中,没有散去。扬州真美!美不仅在于山和水,还在于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
潘家小学五(2)班 汪钰
指导老师 李永清
早在语文书上学过“烟花三月下扬州”,寒假里,我们“跟着诗词游扬州”。早就听说扬州早茶很有名,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扬州早茶文化体验中心”。
工作人员安排我们学做包子,一位大厨给我们示范如何做豆沙馅包子,她的手很灵巧,三两下就包好了一个美观精致的包子。我们一个个都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可轮到我们动手做的时候,初出茅庐的我就像无头苍蝇,不知道如何下手。但不甘示弱的我凭借以前吃包子的经验,硬是把记忆中包子的样子捏了出来,虽然丑丑的,可也是我的作品呀!过了二十多分钟,同学们亲手做的包子热气腾腾地出炉了,蒸出来的样子面目全非,跟我想象中的包子不大一样,但是我心里充满了无限的自豪感,同学们也吃得津津有味,亲手做的食物就是不一样!
下午四点,我们意犹未尽地告别了扬州。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它将成为我人生中精彩的一页!
潘家小学六(1)班 许皓
指导老师 陈映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寒假里,我们来到扬州城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东关街。
东关街在古运河畔,全长1122米。刚进街,就看见了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每间商铺前,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来来往往的游人很多,把大街挤得水泄不通。我门随着人流来到一家古玩店,里面有许多古代的物品,有镜子、木梳、木簪、手镯……这时候,突然有样东西吸引了我的眼球,走近一看,原来是卡通圆珠笔。在笔的顶端,有着不同样式的小人物,有哆啦A梦、有小公主,还有机器猫……令人眼花缭乱,我忍不住买了一支,留作纪念。
出了古玩店,我们向前走去,只见一位老爷爷正在用姜糖做糖人。我很好奇,于是准备一探究竟。哇,老爷爷做的糖人可真逼真啊!有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有敦厚朴实的老牛,还有横行霸道的螃蟹……怪不得摊位要被游客围得严严实实。
继续往前走,一股“臭”味窜进了我的鼻子。啊,原来是炸臭豆腐,店门都快要挤爆了。我们好不容易挤了进去,就看见老板正在炸臭豆腐,8个一盒,一盒5元钱。我们一人买了一盒,一边走一边细细品尝,真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我们就这样走啊走,不知不觉走到了东关街的尽头。热闹非凡、古色古香的东关街真让人流连忘返!
潘家小学五(2)班 杨雨涵
指导老师 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