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南京眼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越剧、跳五猖、大马灯……
村民爱看的演出送到家门口
  精彩的演出吸引了从十里八乡赶来的村民

  高淳跳五猖、东坝大马灯、民歌《五月秧歌》、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1月23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的“送戏下乡”首场演出,在高淳东坝镇傅家坛村唱响。傅家坛村的戏楼广场上,挤满了来看戏的村民们。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抱在手上的娃娃,也有打工回来的年轻人。一个个都仰着脖子盯着舞台,怕错过某个小细节。他们中最幸福的当属小朋友,为了让孩子看清舞台上的演出,很多大人都让孩子骑坐在自己身上。

  

  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见习记者 阿里亚

  记者 胡玉梅/文 顾炜/摄

  ●●● 热闹

  为了看戏,全家齐上阵

  高淳东坝镇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镇里有远近闻名、至今保存完好的太平天国遗址、多座雕梁画栋的特色古戏台。当天下午,演出在大士庵戏楼举行。

  下午1:30,大士庵戏楼广场上,挤满了从十里八乡赶来看戏的观众们。有的村民自带凳子,坐下来,美美地过一把戏瘾;没凳子的就站着,也不嫌累。孩子们则骑坐在大人的肩膀上,美滋滋的。

  观众中,70多岁的王奶奶带了板凳,在大士庵戏楼广场早早入了座,她高兴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听说村里有戏看,就带着四个老姐妹赶过来了。现在政府为我们老百姓想得真周到,把戏直接送到了我们家门口。”

  黄阿姨全家都来了,她说,为了看戏,这次全家都来了,有打工回家过年的儿子儿媳,也有小孙子。既可以看到演出,还可以交流感情。“高淳跳五猖、东坝大马灯是我们高淳本土的,平常也只有过年、庙会才能看到。越剧平时就更难看到了。这次戏送到家门口,内容也很丰富。”

  ●●● 厉害

  戴10余斤面罩还舞得轻松

  两点钟,表演正式开始,村民们仰起脖子,乐滋滋地观看起演出。而在后台,演员们也在忙碌地准备着。当锣鼓响起的那一刻,70多岁的杨四勤把头套戴上,从容地走上了舞台,他和同伴给村民们表演的是高淳跳五猖。

  伴随着音乐,舞台上,代表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中神、和尚、道士、判官、土地的9大神灵,时而静静立着,时而出场舞动手上的道具,看上去脚下生风,特别轻快,表演完,演员们脸上、背上都是汗。

  在9大神灵中,杨四勤表演的角色是四方神灵中的一方。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跳五猖是高淳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传承五猖文化,祖辈再次恢复表演,从恢复这一代算起,已经传承了5代人。“每年春节期间,我们都会表演,有时候走村串组,表演队伍特别大。”

  杨四勤说,伴随人们对文化的渴求,他们的演出越来越多。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杨四勤头上戴的木质面具特别大,有多沉?杨四勤说,也就10来斤吧。

  ●●● 敬业

  大冬天穿着薄戏服演出

  “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滨,有一个祝英台,秀丽聪明。她胸中有大志,要求学杭城……”柔美的唱腔,标准的动作,当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登场,台下的观众看得目不转睛。

  给村民们表演这台折子戏的,是南京文化馆群星戏曲艺术团的演员们。她们早早就到了戏楼,化妆,换上薄薄的戏服。“穿着戏服冷不冷?”“习惯了。”面对现代快报记者的提问,她们微微一笑。

  上台后,“梁山伯”和“祝英台”吸引了村民们,尤其是化蝶,让村民们深深感动。一位村民说,高淳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梁祝的传说》的流布地,这次看到越剧版的演出,真的很感动。

  村民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演员是清一色的业余戏曲爱好者。南京文化馆群星戏曲艺术团团长张静说,他们制作的是精简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而且演员比较多,整场演出共有4个“梁山伯”,3个“祝英台”。演员们对角色演绎的感悟与侧重不同,多人分饰,各有特色,给观众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梁祝形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