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向39岁的“春运”问声好

  说到底,被人心所柔化了的春运,是对传统文化、血脉情感的致敬。情义,永远是春运的最核心力量

  1月21日,是2019年春运首日。1980年,“春运”作为一个特别用词首现人民日报。春运已经39岁了,“人到中年”,意味着成熟、理性,也意味着有足够大的心胸和叙事空间,去装下那些故事和情感。

  春运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春节运输”。但这四个字,并不足以解释春运的所有内涵。

  春运当然是交通运输体系所带给国人的一种气势宏大的服务。而它又被每一个在故乡和栖居地之间奔波的人,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它成为某种依赖,不只是因为它能够实现我们从A地到B地的目标,更是因为,它是某种让我们得以回到白发父母身边的“魔术机”。

  最近,一部名叫《啥是佩奇》的短片刷屏。这部短片有很多表现元素,但变迁中的团聚和焦虑中的呵护,却是一以贯之的线索。片中,那个由鼓风机变身的“佩奇”,让多少人大笑之后又落泪。还有老父亲从山里背回儿子家的土特产,更是让人想起那些年在春运的火车上带过的“节礼”。

  昨天有条消息被称为“现实版《啥是佩奇》”。

  说的是,在淄博火车站,一对老夫妻和他们面前大大的包裹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他们带了60多斤面粉还有一床被子,去看在杭州安家的儿子。这是大爷70多年第一次出远门。

  高铁,让彼此深爱的亲人,可以更快地见面,也让那些大把大把的分离时光,变得“短暂”。

  猛然之间,春运已经由绿皮车时代被带入高铁时代。交通工具的升格,衬托着思念的永驻。

  这些年,人们总在感慨年味的变淡。然而,仔细想想,春运就是最浓郁的“年味”。每一个为爱而行的旅人,都在感染着同样的行色匆匆者。

  昨天,现代快报全媒体一则题为《春运神器驾到!》的视频报道,同样吸睛。能装东西能当座位,带回家还能洗衣服,各种轻便实用的塑料桶,成了春运中耀眼的“明星”。

  “桶在,家就不远。”说出了多少在外漂泊者的共同心声。称它为“春运桶”,当然贴切。

  春运中,涌现过的“明星”,又何止是“春运桶”?别忘了那些随身携带的报纸,放地上可以坐,拿起来可以阅,热起来可以扇……

  种种掌心所握、肩上所扛之物,诠释的是一种坚韧而开放的情结。因为有了春运,我们更懂得“家”和“根”的含义。

  春运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们在春运中也产生过种种烦恼。但春运应该会越来越好。春运是无可替代无可取消的,只要还有春节,只要还有故乡家园,只要还有一双可以丈量世间路途的脚,春运就会继续激荡人心。

  说到底,被人心所柔化了的春运,是对传统文化、血脉情感的致敬。情义,永远是春运的最核心力量。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