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1月3日22时22分,巡视器踏上月球表面,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印迹,通过“鹊桥”中继星顺利传回地面。

  北京时间1月3日上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国家宇航局昨天宣布,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嫦娥四号成功降落,是中国航天历史性的一刻,中国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国家,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综合 新华社、央视、“科普中国”、中国军网

  2018年

  12月8日2时23分发射升空飞向月球

  12月30日8时55分 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

  2019年

  1月3日10时15分,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

  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始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

  10时26分,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

  11时40分,着陆器监视C相机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

  振奋人心

  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1月3日,嫦娥四号进入距月面15公里的落月准备轨道。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内,随着现场工作人员一声令下,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探测器的速度逐步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为零。在6到8公里处,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不断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始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选定相对平坦的区域后,开始缓速垂直下降。最终,在反推发动机和着陆缓冲机构的“保驾护航”下,一吨多重的探测器成功着陆在预选着陆区。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11时40分,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这是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拍摄的第一张图片。

  后续,嫦娥四号探测器将通过“鹊桥”中继星的中继通信,开展设备工作模式调整等工作,择机实施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

  惊心动魄690秒

  嫦娥三号若是降落在大平原

  嫦娥四号就好比降落到崇山峻岭中

  整个降落过程可谓惊心动魄。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比喻说:嫦娥三号好比降落在华北大平原,而嫦娥四号好比降落到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他说,嫦娥四号着陆区相当于嫦娥三号着陆区的八分之一,且落区周围有海拔10公里高的山。“着陆时间短、难度大、风险高,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吴伟仁说。

  他说,在落月过程中,嫦娥四号绝大部分继承了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技术,整个过程690秒,全部依靠探测器自主完成,地面可通过中继星看到降落过程,但不实施干预。

  玉兔二号来了

  网友@月球车玉兔:大兔子,家里来人啦!

  国家航天局3日宣布,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结果揭晓,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

  为使承担月球背面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四号月球车名称,充分体现广大群众乃至全球华人的意愿,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组织了全球征名活动,共收到名称42945个。

  经过最后投票,选出了“逐梦、光明、玉兔二号、探索、征途、精灵、无畏、望舒、行者、金兔”10个入围名称,再由广大群众对入围名称进行网络投票。在网络投票的基础上,评委进行了终审评审,“玉兔二号”最终以最高分入选。

  嫦娥四号的成功着陆,让网友们纷纷想起了嫦娥三号月球车玉兔号,这枚“网红”探测器退役时曾引来数万网友催泪留言。不少网友再次去@月球车玉兔 微博下留言:大兔子,家里来人啦!

  1月3日22时22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抵月背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并由“鹊桥”中继星传回地面。

  到底有多牛

  嫦娥四号背面 落月十大看点

  看点一:

  为什么选择探测月球背面?

  极少有人意识到,从他们第一次看到月亮至今,月球表面的“图案”其实从来没变过。因为,从地球上就只能看到当初它被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绝大部分的月球背面,我们都是看不到的,称之为“月球背面”,在一些文艺作品中,还被艺术地称为“月之暗面”。

  看点二:

  选择背面着陆,不是因为简单,而是因为更难

  人类月球探测的巅峰是阿波罗登月。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说,“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很难”。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说出了那一句:“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到中国嫦娥三号时,人类已在月球正面有过20个着陆器,然而背面为0个。之所以一直探测正面、在正面着陆,却从不去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背面着陆的难度大大难于正面。嫦娥四号做出了回答:“我选择着陆月球背后,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更难。”

  看点三:

  月背探测会带来什么?

  a. 月球背面形成原因只有理论解释,缺乏实地验证;

  b. 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第二大超级陨石坑;

  c. 着陆地点经过强烈碰撞,保留了月球最深层的秘密;

  d. “月球上氦三可供人类能源需求XX万/亿年”?验证机会来了;

  e. 月球背面没有任何辐射干扰,有完美的安静环境天文观测;

  f. 月球背面的月壤极有可能与正面大不相同。

  看点四:

  月球挡住了,信号咋办?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NASA就一直在提设想、论证,但从未实践过。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了这一任务:早在今年5月份,就成功部署了“鹊桥号”中继卫星。这是人类历史上首个月球信号中继卫星,它将全程见证嫦娥四号的探测过程,也将负责嫦娥四号的全程通信。

  看点五:

  着陆区域到底有多复杂?

  月球背面陨石坑密布,尤其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地形和高程图异常复杂,对各种配合着陆传感器的系统要求很高。为了成功着陆并释放月球车探测,所克服的难度和意义可想而知。

  看点六:

  4天就到月球,为何迟迟不着陆?

  是为了等待时机。月球被潮汐锁定, 嫦娥四号一边测试仪器,一边等待月球进入白天,毕竟它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另一方面,降落地点处于南极附近,它需要逐渐调整轨道倾角才能经过这里,比较耗时。同时,也要等待太阳光照在月球的角度达到理想的状态。

  看点七:

  嫦娥四号着陆“走位”复杂

  由于着陆地的独特地貌特点,嫦娥四号的避障需求远高于其他着陆任务。这么一个复杂的“走位”,对自主导航制导与控制要求极高。

  看点八:

  嫦娥四号的能量从哪来

  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充电电池组合,是很多月球探测器的基本配备。我国的嫦娥三号和玉兔号,以及苏联、美国诸多无人探测器,大都采用这个方案。

  而在嫦娥四号上,中国将首次实验自己的“核电池”技术。尽管它不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但这个突破已经意义重大。

  看点九:

  逆袭的备份!

  嫦娥四号原本是嫦娥三号的备份版本,但毫无疑问,目前它的科学和工程目标都大大超出了前者。在嫦娥四号动力下降过程中,它需要鹊桥号配合完成全部动作,这就要求对星上传感器和核心降落辅助设备进行全新升级。对嫦娥三号已有的测月雷达等设备进行升级。除了科研,它还携带了一个以科普为主要目标的月面微型生态圈,里面有几种生物,也是人类首次进行月面生物实验。

  看点十:

  国际合作大突破

  在科学方面,低射频电探测仪是与荷兰合作,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是与德国合作,中性原子探测仪是和瑞典合作,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是与沙特合作。

  在任务成功后,嫦娥四号收集来的一手科研数据将会对外全部公开,欢迎全世界科学家共同研究。

  美俄欧点赞

  NASA局长: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

  美国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当天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说:“祝贺中国嫦娥四号团队实现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这是人类的第一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祝贺!”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相关新闻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第一时间对嫦娥四号成功落月表示祝贺。他在谈及嫦娥四号任务时表示,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8年中国的轨道发射次数首次超过了美国。

  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对新华社记者说,嫦娥四号成功落月是中国取得的一项重大航天探索成就,确保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技术非常复杂,此前任何国家都未能使其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这一成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轰动效应”。

  欧洲航天局国际关系部门负责人卡尔·伯奎斯特说,本次嫦娥四号任务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降落在月球背面,“让我们更加了解月球”。

  英国萨里大学工程与物理科学院副院长高扬认为,无论是从工程学还是科学角度来看,嫦娥四号任务对于实地探索月球未知区域都有着重大意义。英国《卫报》称,这是人类太空探索的一个里程碑。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只有中国,此次通过挑战月球背面着陆,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前赴后继

  半个世纪以来

  50多个着陆器

  奔向月球

  在嫦娥四号之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俄完成了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最近一次就是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虹湾着陆,再上一次就要追溯到1976年苏联月球24号了。

  在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美苏一共发射了100个左右的涉月航天器,其中包括美国阿波罗计划6次载人登月和苏联2次在月面释放月球车。

  早期登月探测器采用的是最原始的硬着陆方式登月,苏联第6次尝试才获得成功,月球2号也成为第一个以撞月硬着陆方式抵达地外天体的人造物体。美国研发的徘徊者4号也在1962年成功硬着陆,史上第二。最早期的硬着陆方式不顾星载设备的安全,只求谁先把人造物体“扔”到月球上。只不过美苏很快又开始竞争软着陆以及载人登月,硬着陆也就开始废弃。

  1966年,苏联月球9号探测器成功在月面实施软着陆,月表工作8小时多,美国的勘测者1号也在同年完成月面软着陆,开启了月面软着陆的探测时代。到目前为止,苏联有7次软着陆月面成功,美国算上阿波罗计划6次载人登月,一共11次,然后就是中国嫦娥三号。前后19个无人/有人着陆器在月面成功降落,如果算上硬着陆或者撞击月面的探测器,那么数量要超过50个。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