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当你路过家门口路边的包子铺时,总不免要来上两个包子,不为别的,就因为包子抵饱,而且美味,是早餐的不二之选。但如果把你的视野放大到全市的包子铺上,那可就不仅仅是吃的事儿了。今天,酒食客就来跟你说一说,南京街边的包子铺里,藏着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包子作“三产” 一飞冲上天
城南教敷巷蜿蜒曲折,与瞻园路合而为一的地方,有家店铺叫航天馒头,那里有着南京最大的包子蒸屉,直径足足有1.2米。
航天馒头这家铺面最早是南京航天管理干部学院的食堂做的三产,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因为都是食堂白案师傅手工制作,而且用的面粉等原料都很好,所以一经推出就获得了附近居民的喜欢,这一开就是二十几年,到航天馒头买点包子馒头烧卖,早就成为很多老城南的习惯。
豆沙包是航天馒头的招牌,文火慢熬的自制豆沙馅是别人怎么学都偷不来的技术,再加上这二十多年来白案师傅精巧的发面手艺,包子做得用不用心一眼就能看得出,掰开面皮,里面是满满的豆沙,用料实在,细细品都是红豆的香甜味。
106年风雨苍茫 户部街的包子之王
提到户部街的绿柳居,很多南京人张口就能报出俩招牌菜来。但提到包子,很少有人知道绿柳居其实是南京较早开始卖包子的店铺。
1912年,秦淮河畔杨柳垂依处,蓦地起了座高楼,按环境起名字,就被冠上了“绿柳居”的大名。该店经营正宗素菜和各种精美佳馔,以“鲜、嫩、烫、脆、香”五大特点名冠金陵。至于搬到户部街落脚,那是后来的事了。
绿柳居不但素菜有名,素菜包更是一绝。面皮均用精面发酵,馅则是用江南特有的矮脚黄青菜、香菇、笋、豆腐干、芝麻、金针菇等几十种原料制成。相传绿柳居素菜包的配方是实业家张骞在游江南名寺时偶得,后将此配方告知绿柳居,并将其命名“绿柳素菜包”。孙中山先生品尝后十分推崇,随后很快风靡南京。
雄鸡一唱天下白 谁人不识灌汤包
在南京,说起鸡鸣汤包,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鸡鸣汤包始创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当时的南京市市长的提议之下,鼓楼广场陆续兴办了鸡鸣酒家、鼓楼食品商店、曙光电影院等一批改善百姓生活的商业设施。
当时的鸡鸣汤包聘请了苏州的灌汤包大师,在原苏式汤包的基础上,运用发面工艺,选用上等猪肉,研制出了甜中带咸、咸中带鲜的鸡鸣汤包,成为了南京一道经典小吃。据说那个时候,为吃鸡鸣汤包排一两个小时的队都是常事,场面堪比现在的网红店!
如今,鸡鸣酒家虽然不在了,但鸡鸣汤包这个品牌却被后人很好地传承了下来,“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这才是汤包的正确吃法。鸡鸣汤包的褶子都是朝下的,这也是鸡鸣汤包最明显的特色所在——“肥肥大大,肚脐眼朝下”,如此一来,包子的肉汁馅儿就都被锁住了。
刚出笼的鸡鸣汤包表面光滑,圆润无褶皱,轻轻咬开,顺势吸入里面的汤汁,再一口塞进嘴里,咸甜配比恰到好处。味蕾触及的味道、鼻息闻到的香气和唇齿触碰的口感完美交融,一笼鸡鸣汤包下肚,即使一旁有山珍海味,也不会把你勾走。
航天馒头、绿柳居、鸡鸣汤包……你还想了解南京其他包子铺的小秘密吗?那就赶快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吧,版面有限,秘密可是无限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