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幼童血小板减少,五个月来一直找不到原因,后来在南京市儿童医院被确诊为肝前性门静脉畸形。该院普外科专家通过搭建“人工隧道”的方式实现了标本兼治。目前,患儿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一周血小板水平已经恢复正常,B超显示新建的血管血流通畅。
通讯员 吴叶青 张艾萱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任红娟
幼童血小板无故减少五个月,竟然是脾脏“作怪”
小旭(化名)家住江苏泗洪,大约五个月时因感冒发烧,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指标很低。感冒好了后,血小板的指标却一直没有恢复正常,也查不出病因。
小旭的父母带着他到南京市儿童医院找到血液科主任医师方拥军。方拥军查看检查结果后发现,孩子血小板虽然少,但不算很严重,就先安排他做了骨髓穿刺检查,但是骨穿结果也同样没有发现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呢?”方拥军安排小旭住进了血液科病房,做进一步观察和全面检查。
入院后发现孩子的脾脏有异常,这引起了方拥军的怀疑,“是遗传代谢病?还是存在血管畸形?从脾脏肿大的程度来判断,血管畸形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抽血基因检测初步排除了遗传代谢病,方拥军建议小旭去做一个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的结果印证了方拥军的判断,小旭的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等都有走形异常,脾脏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脾脏淤血性肿大,从而引起血小板的减少。
门脉高压后患无穷,医生“另辟蹊径”标本兼治
由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血管畸形导致脾功能亢进,脾脏“吞噬”了正常的血小板,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改善血管的畸形,这就需要外科的手术治疗,小旭被转入普外科病房。
普外科主任医师孙斌介绍,小旭这种疾病比较罕见,叫做“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指肝前的门静脉系统部分血管病变部分性或完全阻塞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增高,门静脉周围形成侧支循环,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海绵一样的结构。如果不及时纠正血管的畸形,那么门静脉的高压会造成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出血量大的话非常危险。虽然小旭目前还没有出血的症状,但检查发现,孩子的食道、直肠周围有静脉曲张的情况,压力增大的话随时可能有破裂出血的危险。
如何治疗小旭的病症,儿童医院普外科的专家们进行了反复讨论。手术方式包括断流术、分流术和断流术联合术式及肝移植等。单纯断流术由于再出血率高,已很少作为首选术式。其他门体分流+断流的联合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这些术式只是缓解门静脉压力、预防出血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不能彻底解决术后复发、肝性脑病、体格发育落后等问题,而肝移植面对高额费用和供体的缺乏。为了彻底解决小旭的问题,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专家们最终决定采用国内外治疗这种疾病最新的旁路手术(Rex)技术,重新建立肝内外门静脉之间的血流通道。
多学科密切合作
无影灯下搭建“人工隧道”
因为Rex手术的先决条件是肝内的血管必须发育正常,否则即便“人工隧道”建立起来,血液无法从肝脏循环的话,一切也都是枉然,最终只有肝移植一个途径。
普外科请来了影像科、彩超室反复检查确认,患儿肝脏内血管发育正常,只要能够绕过堵塞的那段门静脉,再搭建起一条旁路隧道,那么门静脉的高压就能够得到缓解,脾脏血液回流恢复正常,孩子的症状就会消失,而且肝脏的解毒功能也能得到恢复。
要搭建“人工隧道”就必须要有“建筑材料”,选择合适的血管连接肝内外门静脉至关重要,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手术难点。孙斌表示,可以利用的血管有三处:最近是冠状静脉,稍远的可以选择肠系膜下静脉,还有颈内静脉。“颈内静脉的话要在颈部取切口,伤害较大,而且血管比较粗,不作为首选,可以术中根据另外两处血管的情况进行选择。”
在麻醉科和影像科的配合保障下,手术顺利展开。术中发现,患儿的冠状静脉有扭曲,而且直径太细,不适合作为“人工隧道”的材料,而肠系膜下静脉,虽然略细,但长度很好,符合使用的条件。游离出血管后,在肝脏内门静脉上取切口,进行连接缝合。要知道,幼儿血管的直径只有几个毫米,要将其两端完美吻合,这对手术医生要求极高。孙斌和手术团队凭借高超娴熟的技术和无与伦比的耐心,在放大镜下操作,实现了两端血管的吻合。
术中再次造影验证,血管通畅,手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