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南京大屠杀81周年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钟声里,仿佛听到81年前的历史在回响
旅日爱国华侨林伯耀、王继才之子等6人敲响和平大钟
  国家公祭仪式上,6位代表一起撞响和平大钟 视觉中国供图

  12月13日上午,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6位代表一起撞响和平大钟。深厚凝重的钟声响起,久久回荡在冬日的南京城,为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30万亡灵祈祷。

  今年,敲响和平大钟的代表中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他是旅日爱国华侨林伯耀。15年前,林伯耀和其他13位旅日爱国华侨捐资50万元铸造的和平大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落成。这是林伯耀第五次来参加国家公祭仪式,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亲手敲响了和平大钟。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鹿伟 黄艳 徐梦云 张然 蔡梦莹

  旅日爱国华侨

  捐资铸造和平大钟

  

  “在钟声里,我仿佛真的能听到81年前的历史在回响。”林伯耀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今年12月日本民间也将举行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

  他与南京的故事从1978年开始。40年来,林伯耀从未停止过对死难同胞的关注。作为旅日华侨青年运动的负责人,林伯耀第一次来南京时,就口头建议南京市政府有关领导,在南京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他是第一个提出建纪念馆的人,也是最早呼吁举行悼念活动的人之一。

  1985年,得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开放”消息的他,激动不已。当年,他就组织40多名华侨青年和100多名日本青年到南京参观纪念馆。“我们可能是最早到纪念馆参观的日本团体。”林伯耀说,那次中国行让日本青年深受影响。

  2003年,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66周年,林伯耀和旅日华侨林同春等14名爱国侨胞捐资铸造和平大钟,赠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4名爱国侨胞的名字被刻在和平大钟内壁上。落成仪式上,林伯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捐赠和平大钟是让子孙后代永不忘记国家和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诫世人警惕日本一部分人否定南京大屠杀、美化侵略战争或企图发动新的侵略战争的倾向,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今年79岁的他倾尽毕生心血,积极奔走,为二战受难同胞伸张正义,在日本捍卫南京大屠杀真相。因为这份负重而行的努力,林伯耀被授予2017年度感动中国·江苏十大人物。

  王继才之子

  撞响大钟

  

  撞响和平大钟的6位代表中,有一位身穿军装的年轻人,他是武警战士王志国。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守岛英雄”王继才之子。

  这并不是王志国第一次参加国家公祭仪式,他曾负责过这项重大祭奠活动的安保工作,但这一次,他是“撞钟人”。王志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三声和平钟声是对30万遇难同胞的告慰,是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期望。对于我们军人来讲,更是一种警醒,警醒我们在和平时期也要居安思危,要苦练本领,铸就守护和平的能力。”

  王志国1987年出生在开山岛,那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境内的一座小岛,他的父亲王继才是这个“黄海前哨”岛上的民兵哨所所长。因为受暴风天气影响,即将临盆的母亲王仕花无法乘船返回陆地,王志国是由父亲接生来到这个世上的,一直在岛上生活到6周岁,才离开小岛到陆地读小学。

  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生命定格在59岁。

  2018年8月,现代快报倾情制作两部视频《孤岛夫妻一世告白:我守着你,你守着国》《32年国门日志,海岛夫妻11000次升旗》,向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致敬,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网站、客户端和微博转载,全网阅读量近3亿次。

  海岛的生活经历、父母坚定守护海防的蓝色梦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志国。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他投笔从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和国武警边防警官。

  悠远凝重的钟声响起,王志国想对天上的父亲以及无数父辈军人们说:“我已经长大了,把守护和平的任务放心地交给我吧!”

  中学生代表

  是17岁高三男生

  

  中学生代表,是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三(9)班17岁的男生汪春晖。

  汪春晖说,整个国家公祭仪式庄严、肃穆,深深震撼着他,也激励和他一样的年轻一辈。“和平大钟的声音特别宏亮。”2019年,他将参加高考,他表示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汪春晖的班主任万泉老师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小汪是一名非常阳光的男孩,非常有责任感。“他担任班级信息委,要负责所有电教设备的使用,还要做出勤率等一些琐碎的统计工作。”万泉说,尽管已经高三,小汪也从不推脱,认真完成。

  “第一次参加国家公祭仪式,心情非常沉重。”江苏和谐动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仁权作为企业代表参与撞钟。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纪念馆刚建成的时候,他就曾来过这里。在他看来,这段屈辱的历史永远不应被遗忘,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当下和平的果实,在未来更好地前行。

  孟庆喜是一位农民代表,来自江苏徐州。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我曾经听祖父讲过,我们那个地方也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蹂躏。今天能够撞响和平大钟,感到非常庄严神圣。”已经退休的孟庆喜表示自己还将继续发挥余热,为振兴乡村作出贡献。

  江苏外汽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魏世康,作为工人代表参与撞钟。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和平大钟撞响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想到了遇难同胞,心情沉重。另一方面,能够参与撞钟,这是一种激励。他将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