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栋
1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是法国 20 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可以和她比肩的,我认为只有几个人,比如日本的紫式部、英国的弗吉尼亚·吴尔夫、瑞典的塞尔玛·拉格洛孚等等。尤瑟纳尔对 20 世纪小说史的贡献,主要在于她对历史小说的新理解和新探索。她从不参与任何文学流派,她甚至主动地和这些过于“现代”的流派保持距离,但是,她的写作却有着强烈的现代精神,顽强地开辟出小说的新方向,给历史小说在 20 世纪的发展引出了一条线索。
1903 年,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出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她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原籍比利时,但是生下她仅仅 10 天后,就因为产后腹膜炎和产褥热而去世了。因此,父亲就将小尤瑟纳尔带回法国北部老家的庄园里生活。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父亲是法国北部一个非常古老的家族的后裔,他喜爱读书,知识渊博,他亲自指导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学习各种欧洲语言,阅读文学和人文书籍。小尤瑟纳尔就跟着父亲在欧洲很多国家生活过,见识广博,视野开阔,加上知识积累也非常丰富,这最终造就了未来的学识渊博的小说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1980 年,77岁的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被接纳为法兰西学士院的院士。在法兰西学士院的历史上,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是第一个女院士。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最早出版的作品是一首对话体长诗《幻想的乐园》,取材于历史传说故事,创作于 1919 年,时年她才16岁。两年之后的1921年,在她18岁的时候,由父亲出资帮助她印刷出版了。这一年,她就雄心勃勃地开始写作一部关于父亲和母亲的家族历史的长篇小说,但是,一方面她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难以驾驭,另外她在小说的技术上还不成熟。这部手稿的大部分后来都遗失了。十多年之后,她将三个残存的片段整理收集到《死神驾车》里,于 1934 年正式出版。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早期还写下了很多诗歌,1922 年,她出版了诗集《众神未死》,将少女的想象与希腊神话中的众神结合起来,显示了她在诗歌写作方面的历史主义倾向。
1929年,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挚爱的父亲去世了。这一年,她发表了中篇小说《阿历克西》,这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小说,因为尤瑟纳尔后来发现自己就是一个同性恋。1931 年,她又出版了一部篇幅不大的长篇小说《新奥里狄克》,以想象的笔调描绘了处于婚姻之中的男人的处境。1932 年,她出版了一部研究古代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专著,同年,还写了中篇小说《一枚传经九人的银币》和画家评传《丢勒之意》《格里高之意》《伦勃朗之意》。
除了这些中长篇小说和艺术家评传,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间隙,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还出版了三个显示了她卓越的小说才华的短篇小说集:第一部是前面提到的出版于 1934 年的短篇小说集《死神驾车》,在小说中,她开始转向对历史情境的探询,所运用的材料是自己父母亲的家族史,残存的三个片段后来又被她用为素材,写成了长篇小说《苦炼》、中篇小说《安娜,姐姐……》《默默无闻的人》《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等小说。
1936年,她出版了由9篇短篇小说所构成的第二个集子《火》,这9篇带有散文体特征的虚构文体很难归类,而我把它们看成是短篇小说,因为这些文本里首先有虚构,其次有独特角度的叙述,这是小说才有的特征。
1938 年,她出版了第三个短篇小说集《东方故事集》。这个集子也成为了整个 20 世纪里最重要的短篇小说集之一,我认为是能够和《都柏林人》《骑兵军》《平原烈火》《虚构集》相提并论的一本短篇小说。
以上三个短篇小说集昭示了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过人的才华,也是她逐步寻找到自己的实验探险之作。1938 年,她还出版了以自己的梦作为解析对象的书《梦与命运》。1939 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她出版了中篇小说《一弹解千愁》,小说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个德国人到俄国参加白军的故事。
二战爆发后,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来到了美国。在美国期间,她写了话剧《阿尔塞斯特的神话》《埃莱克特或面具的丢失》,改编安徒生的童话歌剧《小美人鱼》,一边在美国的一些中学教书。
2
1949 年,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回到了欧洲,立即投身于长篇小说《哈德良回忆录》的写作,这时,她发现自己找到了一种历史小说的语调,因此就快马加鞭,奋力前行。小说出版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哈德良回忆录》是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一生中主要的代表作,我觉得,它和长篇小说《苦炼》、三卷本自传式小说《北方档案》《虔诚的回忆》《什么?永恒?》共同组成了她一生中最主要的长篇作品。
1951 年,《哈德良回忆录》出版。小说以罗马皇帝哈德良的回忆录的形式,以一封长信——他写给后来的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展开了哈德良从自己卧病在床开始的对自己一生的回忆。哈德良皇帝的继任者马可·奥勒留,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哲学家皇帝,他留给后人的著名作品是《沉思录》。根据史料记载,哈德良和马可·奥勒留是罗马帝国几个最有名和最有作为的好皇帝,也是古代罗马帝国强盛时期的强有力的统治者。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很早就谋划了这部小说的写作,她反反复复地多次拿起笔,又多次放下,一直到了1948 年,忽然,她茅塞顿开了,她感觉自己找到了如何写作这本书的路径:“一幅用声音去描绘的肖像。我之所以选择用第一人称去写这部《哈德良回忆录》,就是为了让自己尽可能地摆脱任何中间人,哪怕是我自己。哈德良可以比我更加坚定地,并且更加细微地讲述他的生平。我很高兴地一再去描绘一个几乎是贤者的肖像。”
《哈德良回忆录》实现了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对历史小说的新理解。在小说中,哈德良的语调平静而舒缓,如同静水深流的大河一样宽阔广大。哈德良不仅回忆了自己的生平事迹,还将人生的感喟、社会的观察和内心的复杂感受都表达了出来,尤其是对于人类的终极价值和命运的思考。这些思考可以看成是尤瑟纳尔自己借古代皇帝的口说出来的,因为她是希腊罗马文化的坚定崇拜者,是她总结古代罗马帝国时期所确立的西方文明的一些基础和根源性的价值观。小说出版之后获得了如潮的好评,接连获得了法国费米娜奖和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由此成为了法国第一流的小说家。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以“描绘人类的总体境况”来描述这个小说系列,1968年,她再接再厉,出版了她这个系列小说的第二部《苦炼》。小说讲述了16世纪欧洲的一个炼金术士泽农的一生。泽农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让他出现在历史的帷幕之下,是为了让他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里四处活动,并借助这个类似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一样的人物,来呈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1982 年,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出版了这个系列的第三部小说《像水一样流》,这是一个小长篇,小说的时间背景则由上一部的 16 世纪一下子跨越到了 20 世纪,描绘的是 20 世纪前半叶欧洲的工人阶层的情况,重点讲述几个工人在日益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挣扎和奋斗,在一种具体的生存境遇中寻求生活,并与压迫他们的力量相抗争的故事。
这三部小说也可以看成是三幅连起来的三联画,展示了从古代罗马到 16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又到 20 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勃兴进入到帝国主义时期的人类(其实只是欧洲)面对的一些基本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况。这是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雄心,显示了她的大历史观,她对时间和空间把握宏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以及对人类历史和未来的一些价值判断。
3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一生都在面对历史和时间、面对永恒发问。她尤其能够以大时间跨度来看到她钟爱的欧洲文明的发生、发展、变化、危机和新生情况,并把这一切都容纳到历史和时间的坐标尺上加以文学的度量。
在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后期作品中,她的另外一个系列的代表作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她的自传、《世界迷宫》三部曲。这个系列小说,开拓了小说史上的“家族小说”的新空间。这个系列自传以《虔诚的回忆》( 1974 )、《北方档案》( 1977 )和《什么?永恒?》( 1988 )构成,成为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作品中宏大而醒目的序列。这个系列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家族史小说,紧紧地围绕她的父系和母系家族的真实历史,并由一棵家族树谱延伸到了对欧洲近代文明的观察和审视。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能够对各种文学文体都驾轻就熟。1963年,她出版了诗集《阿尔西帕的慈悲》,收录了 55 首诗歌,大多以古代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故事,来影射或者隐含当代人的感情,特别是她自己的内心情感的曲折表达。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还在 1971 年出版了《戏剧一集》和《戏剧二集》,将她那些“只适合阅读,而不适合演出”的剧本收集了进去,一共有六个剧本。1979 年,她出版了一部翻译自古代希腊诗人的诗歌集《王冠和竖琴》,显示了追踪和敬仰希腊文化母体的一贯姿态。
1983年,她出版了自己的随笔和文学评论集《时间,这伟大的雕刻家》,在这本书中,她论述了很多她心仪的作家和艺术家,从里面可以看出她的师承和基本的文学观。其中,收录的主要文章有论述杰出希腊诗人卡瓦菲斯、日本现代小说家三岛由纪夫、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评论,还有一篇《历史小说中的语调和语言》,可以看作是她对自己的历史小说写作的一次经验性总结。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说:“假如时间允许,我将一直创作,直到钢笔从我手上滑落。”1987年11月8日,她的脑血管病突然发作,钢笔从她的手上真的滑落了,一个杰出的作家就这样终止了呼吸。
邱华栋
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出版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喘息》《正午的供词》《中国屏风》等九部;发表有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随笔、评论50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