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1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海安:用实干奋斗向高位攀登
  海安船闸
  凤山港务
  海安物流园区
  与上海铁路局共建铁路物流基地
  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
  文化墙 顾积存 摄

  10月25日,南通市公布三季度“四个全面”抓落实、“追赶超越”争标兵重点经济指标月度评估结果和项目建设考核结果,海安“四个全面”月度评估再次夺冠,项目建设再扛流动红旗。前三季度,海安连续9个月“四个全面”月度评估名列南通第一。自2016年南通市项目建设考核启动以来,海安项目建设连续11个季度“扛旗”,连续两次获得年度冠军。

  近年来,海安用实干奋斗不断向高位攀登,加速推动枢纽、物流、产业三大优势转换,探索出一条以枢纽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自2012年起,海安连续6年在南通市综合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在刚刚公布的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榜中,海安分别列第28位、第7位。海安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列全省96个县级城市第2位,人才综合竞争力列全省第7位,江苏长江以北第一位。

  

  通讯员 梅丛婧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莹 严君臣/文 姜明/摄

  枢纽经济提速高质量发展

  海安地处南通、泰州、盐城三市交界处,是省政府确定的两个落户县级城市的省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也是江苏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换乘中心、物资集散中心。放眼行政版图,海安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端详交通版图,海安密布四通八达的立体通道;细阅经济版图,海安背靠长三角雄厚的产业集群。海安通过加速推动枢纽、物流、产业三大优势转换,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海安高标准规划建设商贸物流产业园区,目标建成服务江苏东部、面向长三角、辐射华东的区域性商贸物流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已成为江苏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

  近年来,海安着手打造多式联运、期货交割、保税物流、现货贸易四大功能平台,与上海铁路局合作共建铁路物流基地,成功开通“一带一路”中亚班列,建成连申运河沿线最大的内河码头,成功开通洋山港、太仓港专用航线;与上海、大连、郑州三大商品交易所开展深入合作,先后设立交割仓(厂)库5家,交割品种达到7个,建成苏中地区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有全省第五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棉花、木材等现货交易平台,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原料采购和仓储运输成本。海安建有有色金属、塑料粒子、纺织原料、粮食、生鲜冷链、木材等六大物资集散中心,去年棉花棉纱、有色金属到达量分别达到16.1万吨和18万吨,铁路到发量达到53.05万吨,入围中国物流基地50强,今年铁路到发量有望突破100万吨。

  如今,海安形成了独有的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了新材料、现代纺织、现代家居、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成功获批中国丝绸流行面料、国家时尚锦纶、国家色织产品等多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

  项目建设彰显“两手抓”优势

  近年来,海安牢牢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突出项目建设两个“两手抓”,即:一手抓10亿元项目招引,一手抓50亿元以上项目招引,加快重特大项目的突破;一手抓新项目招引,一手抓重大技改项目建设,持续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海安通过培养一支懂产业、通政策、善谈判的招商“劲旅”,全面加大对上海、苏南、广深、港台等地区的招商力度,每年举办各类专题招商活动近300场次。前三季度,全市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248次,一批优质重大项目成功落户,一批总投资50亿元、10亿美元以上项目正在对接洽谈。

  海安将重特大项目突破作为培植优势、增强后劲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全市重大项目推进领导小组,每月研究重特大项目建设情况。落实“项目共引共建共享”政策,积极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通过深入开展“月月看、家家到”月度项目观摩活动,推动项目快建设、早达效。前三季度,全市新开工工业亿元以上项目78个,累计完成投资额49.1亿元;新开工服务业亿元以上项目14个,累计完成投资额18.2亿元;新开工重特大项目11个,其中南通市前20强项目6个;工业亿元以上项目竣工60个;服务业亿元以上项目竣工35个。

  今年以来,海安重点抓好商贸物流产业园、时尚锦纶产业园、常安纺织科技园、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发区和高新区台商产业园等7大专业园区建设,实行“一个领导机构、一支招商队伍、一个考核办法、一套推进机制”。前三季度,7大专业园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5个。

  产业高地掀起“争一流”热潮

  近年来,海安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战略定位,工业应税销售继2015年在南通率先突破千亿大关后,连续两年在南通保持总量第一。今年1至10月,海安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388.26亿元,总量继续保持南通第一。

  10月初,海安正式启动“5123”工业大企业培育工程,目标到2021年末,形成应税销售超100亿企业5家以上,50亿至100亿企业10家以上,20亿至50亿企业20家以上,10亿至20亿企业30家以上。日前,全市上下迅速开展“5123”培育工作,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海安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能力建设在长三角县级城市中首屈一指。11月中下旬,科技部公布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全国共52个县(市)入选,海安榜上有名,是江苏长江以北唯一上榜县(市)。

  近年来,海安积极“联姻”中科院,成功举办了4届“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主题活动。目前,全市与中科院已建立合作关系的项目有55个,拟洽谈对接意向性项目26个。500多家企业与12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实现全覆盖。今年1至10月,海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4.84%,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69%,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6个,其中,30万元以上项目110个,新引进成果转化项目52个。

  幸福之城传递“最宜居”温度

  建设幸福之城,是海安民心所向。自1999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以来,海安已连续六轮蝉联江苏省文明城市,经过3年努力,成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拿到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入场券”。今年,海安正式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目标通过3年奋斗,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好人广场、手绘文化墙、道旗文化、景观小品……如今海安的大街小巷,“创文”氛围浓厚。走在海安的街头,不仅能看到男女老少用自觉行动为“创文”添温暖增色彩,还会听到《海安文明三字歌》的悠扬旋律飘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海安这座加速崛起的幸福之城,正以水滴石穿的努力,传递着“最宜居”的民生温度。

  9月4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全力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最后一公里”。9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文公布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名单,同批被列入全国试点的50个县(市、区)中江苏7家,海安位列其中,是南通唯一一家。

  11月3日,海安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在推进试点工作过程中,海安探索实施“一二三四五六”特色路径,即:组建一批志愿队伍,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实现三级全面覆盖,形成四化推进机制,打造五大服务平台,升格六类实践基地,高质量打造全国一流、全省放样、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安样本”。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