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8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1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91岁了,依然停不下钩衣针
因为她有一个梦想:让这项技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
  李奶奶在毛线袋上镶花
  通讯员供图

  钩针衣是南通的传统手工产品之一,有“东方珍品”之誉。家住海安市高新区新桥社区的李惠芬,如今已91岁高龄,她年轻时曾主持海安钩针衣的研究开发,对这项传统工艺进行了独到的发展和创新。如今,老奶奶91岁了,仍然没有放下钩衣针。

  

  严君臣 卢洋 濮端建

  “一根针,一团线,不用油,不耗电,换回一年粮食钱。”这是上世纪70年代,南通市的老百姓对钩针衣工艺的评价。

  12岁时,李惠芬就已学会钩制粉扑、帽子、童袜等工艺小件。1959年,她担任海安县手工联社日用股负责人,后来在前往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参观学习期间,和钩针衣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研究所接了个订单,上海的客商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20件钩针衣,但苦于没有先例,工作人员连一件都做不出来。李惠芬大胆接手了这批订单,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在一个月内完成了20件款式各异的钩针衣样品。

  李惠芬的作品得到了上海工艺进出口公司的认可,随后投入批量生产。这项工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李惠芬也着手培养一批熟练工。缺少丝线,他们去如皋丝线厂批量购买;缺少钩针,他们去自行车店回收辐条,请木匠用锉刀逐一制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李惠芬闯出了一条新路。

  自那以后,海安钩针衣不断推陈出新。海安县工艺美术编结总厂、海安县工艺美术公司相继诞生,产品也从初期经由上海工艺进出口公司转销国外,发展到注册“美乐牌”商标组织外销。1980年,全县参与生产的人员从100多人扩充到5.68万人,各乡镇成立的加工网点从7个扩充到46个。当年,产品数量骤升至27.01万件,产值453.96万元(时值)。当时全县年产量可达百万件,80%左右外销,被客户誉为“东方珍品”。此后,钩针衣工艺在海安广为普及并逐步向周边县市辐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1990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为李惠芬颁发荣誉证书,表彰她为我国工艺美术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如今,这项传统技艺得到了传承,摇身一变成为“聚宝盆”造福许多当地百姓。李惠芬已有91岁,依然没有放下拿了一辈子的钩针,她的梦想是让这项技艺一直传承下去,能在全国以至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