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基因编辑婴儿:重大突破还是走火入魔?
深圳科学家宣布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122名科学家联名强烈谴责,国家卫健委要求广东调查
  2016年8月4日,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贺建奎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 视觉中国 供图

  

  

  上个月,斯蒂芬·霍金的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发售。这部遗作中,霍金预计,人类本世纪就能发现通过改造基因提高智力的技术。

  但霍金担心,一旦出现基因改造而成的“超人”,“没得到改造的人类”可能无法竞争,逐渐绝迹,或者变得“不重要”,人类会展开“自我设计”的竞争。

  先不说“超人”,如果婴儿一诞生就能对某种疾病免疫,也是不得了。但谁也没想到,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就在同一天,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表示该项试验进行前并未向该部门报备,将展开调查;

  就在同一天,南方科技大学声称贺建奎早已停薪留职,校方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也将展开调查。

  还在同一天,122位科学家共同签署声明,对此项研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一天之内,贺建奎从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变成了各方急于撇清关系,甚至是谴责的对象。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益 蔡梦莹 马壮壮

  贺建奎宣布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双胞胎女孩在胚胎阶段接受了基因编辑,在近日出生。

  据了解,该项基因编辑手术操作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粗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

  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而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

  此前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病毒。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他表示,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

  不过该消息一发出,就引起了公众对该项研究安全性和伦理性的讨论。百余名科学家还联合声明,谴责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技术。

  贺建奎在视频中称愿意接受指责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在2018年11月25日中午,YouTube上一个名为“The He Lab”的频道接连上传了5个视频,其中4个视频出镜的为贺建奎,另一个为覃金洲,两人介绍了这起基因编辑案例的相关情况,以及相关的技术操作手段。

  在其中一段视频中,贺建奎介绍说,露露和娜娜的妈妈姓葛,爸爸姓马。葛女士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怀孕,在授精后,贺的团队在受精卵中注射了一点蛋白质和引导信号(CRISPR/Cas9),以进行基因手术。在露露和娜娜还是单细胞的时候,去关闭艾滋病毒感染的大门,使他们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之后,他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确认安全后将胚胎移植到了葛女士的子宫内。在孩子出生后,再次进行了基因测序,证实除了关于HIV的基因外,没有其他基因被改变,孩子是健康的。在视频中,贺建奎称马先生在看到孩子出生后说:他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父亲,现在他有了一个理由来活下去并且好好工作。他称,马先生“has”HIV。

  在视频中贺建奎也表示,明确知道这项技术可能会带来争议,甚至是指责,但为了需要的家庭,他愿意接受指责。他认为,早期基因手术可能是治愈遗传性疾病的唯一可行办法。他认为负责任的父母不会将这项技术用于改变孩子的头发或眼睛的发色,这些也应该被制止。

  记者发现,覃金洲被介绍为贺建奎实验室的一员。他称自己经手照顾过超过20000个卵细胞或者受精卵。覃金洲进一步详细解释了相关的技术以及具体的操作过程。他称,基因手术和正常的IVF(辅助生殖技术)手术没有很大的差异,在授精完成以后,他们把Cas9蛋白和引导序列注射到受精卵中,在受精卵分裂为3-4个细胞之前,这个手术就完成了。候选的第一个基因是CCR5基因,这个基因的改变能够天然地免疫HIV病毒。

  他提到,这个手术具有风险,不过在前期至少3年的研究里,他们证明候选的CCR5基因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在视频中,他也演示了相关操作。

  122位科学家联合声明反对

  当天下午5点多,@知识分子在微博发布“科学家联合声明”,本次联合声明由122位科学家共同签署,对此项研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学界反对的原因在于,这次使用的编辑基因技术,不仅对婴儿产生巨大风险,而且这些不确定性的可遗传的遗传物质改造,一旦混入人类的基因池,将会带来什么影响,无人可以预知。

  医学伦理审查竟然在

  “莆田系医院”通过?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有网友发现,这项研究由一家名为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莆田系医院”通过医学伦理审查。根据申请内容,这项研究是由HIV公益组织派发问卷调查,寻找满足条件志愿者,入组面谈,医疗结构体检,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入组。

  26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该医院,工作人员称,网上流传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不属实,院方正在调查中。该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这边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孩子不是在我们医院做的,同时也不是在我们医院出生的。”目前医院对网上流传的申请书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现代快报记者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查询到,检索结果显示,贺建奎还曾经作为研究负责人,在今年10月18日补注册一项“重大遗传疾病基因治疗的安全性评估”的研究并通过了审核。课题的正式科学名称为“人类废弃胚胎,小鼠和猴子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评估”。该项研究申请人为覃金洲。在贺建奎发布的视频中,他也曾作为成员之一,在镜头前进一步详细解释了相关的技术。不过比较后可以发现,这份申请是对废弃胚胎进行研究,并且胚胎研究后即销毁,而在前一份显示由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审查通过的申请中,人体标本的去向为“其他”。这也不得不让人怀疑两个试验的关联性。

  11月26日下午4点多,现代快报记者致电覃金洲所属的深圳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覃博士不在科室,可能是在实验室做科研。该科室医学伦理委员会秘书告诉记者,贺建奎教授确实和医院有合作,但此项发现是否和覃博士或者医院有关,她并不知情,需要和覃本人确认。现代快报记者多次通过短信和电话方式联系覃本人,均未获得回复。

  此外,现代快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学者并非是贺建奎的唯一身份, 他同时担任基因测序公司“瀚海基因”的法人代表。不过,26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致电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贺建奎此次实验和公司无关,其他内容不便透露。

  争议

  父母感染HIV,早有途径生出健康孩子,基因编辑有必要吗?

  该事件遭到了122位科学家的联合谴责,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潘玉峰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上午的新闻一出,学者群里就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这并不是一种科学突破,是不顾科学伦理、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也会极大地损害中国科学家的形象。”于是,大家在讨论过程中达成了共识,“在贺建奎贸然宣布这项研究结果之后,我们应该让大家知道大多数学者的态度。”随后,一百多位科学家通过“知识分子”发布了联合声明。

  潘玉峰告诉记者,首先,目前很多国家都有能力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但考虑到风险和伦理问题,不会在人体胚胎细胞上开展试验。但这位“科学家”抢先在人类受精卵上做试验,全然不顾科学伦理以及不可预测的风险,极其不负责任。“一旦开了这个先河,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后面的事情不堪设想。”

  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姚文虎也表示,按照目前的医疗手段,如果父母双方HIV是阳性,只要坚持抗病毒治疗,定期检查,通过自然受孕、分娩,也可以生出健康的孩子。“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水平已经很高了,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姚文虎说,没有必要一定通过基因编辑方式生出健康孩子。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王立铭教授在“得到”APP上撰文表示:这项技术仍然充满未知风险,所以我认为,目前就在人类个体身上尝试这种研究,不光是不科学的,更是不道德的。他还有更深层次的担忧,关于人类未来的担忧。“把基因编辑技术从治疗推动到预防,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边界在哪里?……一旦治疗和预防的边界被打开,预防到改善的窗户纸更是一捅就破。”

  基因编辑后,会不会产生其他健康风险?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涂景告诉记者,很多基因其实是把双刃剑。“例如a类型的基因有自己的优势,b类型也有自己的优势,从a改到b后,一个风险被消除了,但也有可能产生其他风险。”他认为,目前人们对改编基因后所产生影响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基因编辑用在人身上还是存在一些技术风险的。对于露露和娜娜,涂景表示,如果该事件为真,基于目前所知的资料,这两个孩子日后感染HIV的风险应该会降低,但是否会带来其他的风险还不好说。

  基因编辑后

  如何能确保不染艾滋病?

  《科技日报》也就此次试验可能存在的违背医学伦理的问题评论提出疑问:

  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经济日报》报道,贺建奎团队采用的基因编辑方法,是去除“CCR5”基因片段上的32个碱基片段,使其成为“CCR5Δ32”。“CCR5Δ32”这种基因近1000年才在白种人群中传播开来,它的出现,可能是欧洲历史上几次天花、黑死病等大型瘟疫的筛选结果。在艾滋病流行以后,人们发现白种人中拥有“CCR5Δ32”基因的人,能够比较有效防止艾滋病病毒1型的传染。

  那么,是否把人体CCR5基因敲除,换成CCR5Δ32,就可以对HIV病毒高枕无忧了呢?并不是。艾滋病毒有高度变异性,还有其他的受体可以使用,CCR5基因敲除,也无法完全阻断艾滋病毒感染。

  表态

  国家卫健委要求广东调查

  国家卫健委在其网站上就此事作出回应:11月26日,有媒体就“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报道。我委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深圳市卫计委启动调查

  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规定, 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是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的管理责任主体,应当设立伦理委员会,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伦理委员会独立开展伦理审查工作。医疗卫生机构未设立伦理委员会的,不得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并在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登记。

  经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

  南方科技大学:

  贺建奎严重违背科学伦理

  通告中称,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对于贺建奎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南方科技大学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