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与局内人
  《鼠疫》
  阿尔贝·加缪 视觉中国供图
  《局外人》
  《西绪福斯神话》

  一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谈到阿尔贝·加缪的时候说:“他有着一颗不停地探求和思索的灵魂。”加缪的特点就在于不断地思考人的处境,他的小说总是在严密和严格的叙述背后,有着广大的哲学追问和终极价值的寻求。

  在小说《鼠疫》中,加缪营造了一个看似真实,实际上却是一个荒诞的世界的景象:在突然被鼠疫包围的阿赫兰城,一些人为了摆脱厄运而努力,并四分五裂,最后又万众一心。在局外人看来,阿赫兰城的这些纭纭的局内人,在他人和自己处于同样境地的时候,必须要有自己的选择。最终,选择将改变一个荒谬世界的逻辑,并且感化他人,以获得正义的力量,从而把荒诞的灰色世界变成了阳光普照的、鼠疫消失的光明世界。

  加缪1913年出生于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一个工人家庭。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西班牙人。加缪刚刚1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死于“一战”的炮火,母亲不得不靠给富人家当女仆来挣钱抚养他。加缪依靠自己的勤奋和不断获得的奖学金,依次读完了小学、中学,又进入阿尔及利亚大学攻读哲学,获得了学士学位。1933年之后,他参加了反法西斯运动,并且加入了一些阿尔及利亚的政治组织。加缪开始文学创作的时间很早,在1937年,加缪就出版了随笔集《反与正》,第一次表现了自己思想的锋芒,他的随笔涉及人在被异化的世界里的孤独感、人面对自身的罪恶和死亡威胁时应该如何做出选择等等。

  1940年,加缪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先在《巴黎晚报》从事编辑工作。在这年的6月14日,希特勒的军队的铁蹄就踏进了巴黎市区,很快,由纳粹扶植起来的法国傀儡政权维希政府开始运作。这年的冬天,加缪带着妻子离开沦陷的巴黎,来到了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城教书,在这里一共住了18个月,正是这一段生活,使他酝酿出《鼠疫》。同时,他还写了三部都带有“荒诞”这个主题的作品:出版于1942年的中篇小说《局外人》和散文集《西绪福斯神话》,出版于1944年的、描绘历史上的暴君的戏剧剧本《卡拉古里》。

  中篇小说《局外人》是他的成名作,小说隐藏的主题是“世界是荒诞的”:小说的主人公索尔默是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一个小职员,他经济收入低,无力赡养母亲,就把母亲送到了一家养老院。有一天,他母亲忽然去世,得到了通报之后,索尔默前往养老院去安排母亲的后事。但是,在索尔默为母亲守灵的时候,他抽烟、打瞌睡、喝咖啡,并没有感受到悲痛,而是感到一种无所谓的麻木。这使他自己都感到吃惊。第二天,索尔默去海滨浴场游泳,碰到了一个自己钟情过的女人,晚上便和她又搞在一起了,这也使他感到匪夷所思。他有个邻居叫雷蒙,喜欢殴打四处偷情的情妇,结果,雷蒙情妇的弟弟生气了,纠集了一群阿拉伯人前来找雷蒙算账,找错了人,敲响了索尔默的门,最终把索尔默牵涉进来,于是,一片混乱中,索尔默糊里糊涂地开枪打死了一个前来挑衅的阿拉伯人,瞬间就成了一个杀人犯。在法庭上,面对法官的质询,对母亲的死和对自己开枪打死的阿拉伯人,索尔默无动于衷,继续表现一种漠然的、无所谓的、冷酷的态度,完全不像一个母亲刚刚去世的人的作为。这一下子激怒了法官和律师,结果,本来是正当防卫的索尔默反而被法官判处死刑。按说,这样的情节已经够荒诞的了,可是,即使在死亡来临的时刻,索尔默也觉得无所谓。

  《局外人》表面上塑造了一个对一切都无所谓的人,一个精神世界麻木的人,但是,在小说的背后,加缪要告诉我们的则是“存在的荒诞感”:虽然每个人都有对抗这个荒谬世界的力量,但是一个人却不可能改变世界,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命运,做出选择也是必需的。

  二

  在加缪的全部文学作品和哲学随笔当中,“荒诞”是他强调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什么是加缪所理解的“荒诞”呢?他是这么说的:“这个世界是不合理的,这是人们可以明确说出的表述。但是,荒诞是这一不合理性与人的心灵深处所呼唤的对条理性的强烈要求的对立。”

  在加缪的散文集《西绪福斯神话》中,他更加形象地阐明了“荒诞”这个命题:在希腊神话中,巨人西绪福斯每天都要推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山,但当石头推上去又滚下来的时候,他必须挡住那石头,然后,继续将巨石往山上推,如此反复,永不停止。他认为,人类本身就是由西绪福斯这个形象所代表的,人类面对的生存处境,和可怜的巨人西绪福斯是一样的,需要周而复始地去推动那不断滚落的巨石,人类永远也不能摆脱受摆布和受惩罚的命运。加缪产生了这种理念,显然是他对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导致的混乱和衰落的欧洲的观察所得出的,是他对诞生了纳粹和集权体制的欧洲现代文明的批判所产生的,是他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衰落和日益发达的大工业机器和官僚系统造成人的异化的观察所得出的结论。

  加缪的戏剧剧本《卡拉古里》同样也是一个主题意识很强的文本,可以一起参照着阅读。他的《局外人》《西绪福斯神话》不同的作品互相映衬,成为解读加缪“荒诞”命题的三个样本。《戏剧卡拉古里》的主角是古罗马皇帝卡拉古里,他当上了皇帝之后,一开始宽宏大量,仁慈地统治国家,但是不久,就被一种刚愎自用的强权意志所俘获,不仅与姐妹乱伦,并且滥杀无辜,残暴地统治人民,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暴君,最终落得了被刺杀的命运,是一个历史上的悲剧人物。加缪写这出戏的时候,以罗马皇帝的变化来呈现个体生命存在境域的不同导致的人性裂变。

  加缪并不是一个纯思辨型的哲学家,他从来都没有像萨特那样写过砖头一样厚的哲学著作,他是以自身经历、以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的行为,来推导出时代的哲学命题的带有哲学思想的小说家。

  1956年,加缪发表了中篇小说《堕落》,还出版了包括6个短篇小说的集子《流放与王国》,这个时候,他的思想多少已经开始转向基督教伦理的探讨,对过于

  世俗化的道德和存在的命题,已经不那么感兴趣了。中篇小说《堕落》的发表,实际上是对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知识分子的一种质疑。后来,他们之间爆发了激烈的论战,两人的关系因此而决裂。

  1957年10月,瑞典文学院宣布,44岁的法国作家加缪获得了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加缪因此成为这个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也说明了他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达到了时代的巅峰。

  1960年,47岁的加缪在一次神秘的车祸中丧生,在他随身携带的提包里,还有一部没有完成的长篇小说手稿《第一个人》,这是一部回忆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清理自我和时代关系的小说,主题就是对父亲的寻找和对自我成长的清理与发现。很可惜,这部扎实的小说只写完了第一部分《寻父》,第二部分《儿子或第一个人》只完成了一部分,第三部《母亲》则只留下了一些大纲和散记。

  三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评价加缪的时候,说:“他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这些阐明,在他的散文集里体现得最为丰富和直接。除了散文集《反与正》和《西绪福斯神话》,加缪还出版过《婚礼集》(1939)、《反抗者》(1951)、《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1941)、《时政评论一集》(1950)、《时政评论二集》(1953)、《夏天》(1939)、《关于断头台的思考》等多部散文政论集,构成了他的小说之外的作品序列。在这些散文集子中,他喜欢直接面对欧洲当下的重大问题发言,面对存在发言。一开始,他和另外一个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萨特情投意合,可是,很快两个人就分道扬镳了。他们之间的论战成为那个时代最为著名的文化标志性事件。

  加缪和萨特的分歧主要在于,加缪希望任何一种社会的变革不能过于激烈,因为激进的行动和社会运动,总是附带着巨大的破坏力量。因此,萨特阵营的人认为加缪是在逃避政治,完全躲入了道德的堑壕中而不敢露头。萨特批评加缪的反抗是“脱离了历史和现实的抽象的反抗”,他认为,加缪根本就看不到,人对自然的斗争的同时还存在着人和人斗争的残酷性。在这场论战中,大多数法国作家都站在萨特一边,因此,使得加缪陷入了痛苦和孤立的境地。这使加缪心情沮丧,承受着很大的精神折磨,而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萨特的声音和影响巨大。但是,在和加缪的论战之后,萨特自己又逐渐地修正了自己的观点,最终,他回到了和加缪一样的立场。但是,这个时候,加缪已经被那场车祸夺去了生命,他已经看不到萨特后来的改弦更张了,看不到他们的殊途同归了——他带着一种对萨特的复杂心情,意外地告别了人世,两个人永远都没有机会和解了。

  加缪在小说和散文写作之外,还钟情于剧本,他认为,戏剧这种古老的剧院里的文学表现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呈现人和人、人和历史的复杂而紧张的冲突,人与人的关系也可以在剧情的纠葛当中得到最大的呈现。除去戏剧《卡拉古里》,他还创作了《误会》《戒严》《正义者》《阿斯图里亚斯起义》,并且改编了6个其他人写的剧本,还写了几篇关于戏剧的论文,成为他的文学世界里小说、散文和戏剧三足鼎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邱华栋

  邱华栋

  

  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出版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喘息》《正午的供词》《中国屏风》等九部;发表有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随笔、评论500余万字。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