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这里文化气息浓郁。清朝,随园老人袁枚就让“随园”变成了文人们的打卡地。
深秋的随园,银杏叶黄了,法桐飘零,校园美丽妖娆。头发花白的江庆柏,温润儒雅。他的办公地点,就在随园校区里。由于文学院的老楼正在修缮,江庆柏把办公室临时搬到体育馆4楼。那里,只有桌子、书柜和笔记本电脑,但,江庆柏每天都很忙碌而充实。和文献史料打交道30多年,他跑遍了江苏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哪里有什么珍贵文献,典藏了哪方面的内容,他都门清。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张然 胡玉梅/文 顾炜/摄
1
在很多人眼里,整天和古籍、史料打交道枯燥而乏味。但在江庆柏眼里,那些充满智慧的文字,实实在在有趣,它们讲述了先辈们的传奇故事,和它们打交道会让人变得深刻有内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江庆柏就和古籍、史料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80年代末,他开始参加编写《江苏艺文志》,那就是一项和江苏地方文献史料打交道的活儿。利用寒暑假、周末休息,江庆柏一家图书馆一家图书馆地跑。他几乎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这么多年,图书馆跑了不少。最常去的当然是南京图书馆,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淮安、盐城……这些图书馆也都跑过。区县一级的图书馆,跑过的也不少,如六合、江阴、常熟、吴江、高邮、宝应、兴化、如皋、东台、宜兴……这些区县一级的图书馆里,也有不少好宝贝。还有就是一些高校如南京大学与研究机构如南京地理研究所的图书馆。”之所以要跑图书馆,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后,许多图书馆、尤其是区县一级图书馆的藏书没有来得及整理、编目,再加上网络没有普及,所以不去图书馆就无法了解图书馆的藏书情况。进入本世纪后,虽然重视了编目,网络查书也方便了许多,但仅仅依靠出版的图书馆藏书目录、或者网络,依然难以了解图书馆的真实藏书情况。其次是许多图书,仅靠书目,对这部书的内容是不能真正了解的。此外,图书馆的那种藏书氛围,在网络上是永远感受不到的。
江庆柏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他和古籍打交道30余年,通过查找,找到了很多珍贵文献。比如苏州的吴江图书馆,他去了以后发现,那里藏了不少有关吴江的地方文献,尤其是近代吴江地区的教育文献,十分珍贵,而这些文献过去都不为人知。再比如南通图书馆,在里面看到了大量近代工业、教育文献,显然这和张謇在南通大力兴办实业、教育有关。
“一般而言,大家都是通过网络和出版书目来查找相关古籍,实际上,有的古籍根本查不到,必须实地查找才能看到,才知道有这些书。”
2014年,江庆柏主编的《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出版,这部书前后耗时6年,共300万字,收录了1949年之前出版的江苏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交通、习俗等内容的地方文献6000种左右,对江苏的盛衰沿革、治废灾祥都有记载,对江苏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历史记载尤为详尽。这部书目里面收录的图书,有不少就是通过跑图书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热心帮助下看到的。
2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是江苏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2016年年初正式启动。在十年时间内,编撰出版《江苏文库》,从书目、文献、精华、方志、史料、研究等六大脉络全面呈现、追溯江苏悠远文脉,梳理江苏宏大历史文化。
和古籍、文献史料打交道30余年的江庆柏,担任《江苏文库》史料编主编之一。《史料编》收录的都是和江苏有关的文献,包括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科技、家族、文学、科技、传记等15大类。
“这是一项细致又必须很精准的活儿,要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一一捋出来,不容易。”江庆柏说,史料编的专家团队分两种,一种为基本队伍,由高校和图书馆的学者为主,另一种为特殊队伍,是某一领域研究的“大牛”,专门邀请来为某一部书撰写提要。
史料编最终结集出版的是500册,2500种古籍史料,这对江庆柏而言,最痛苦的在于取舍。都说,有舍,有得。“之前,《江苏地方文献书目》一共收入了6000种,要从6000种删成2500种,这非常痛苦,就像在割肉。我们在筛选的时候,先从6000种筛选到了4000种,又筛选到3000种。目前,还在不断筛选中。”江庆柏对现代快报记者说,在筛除的过程中,新发现也会不断加入其中,例如最新发现的一部《南溪草堂诗略》就会补充进去。“在江苏这类家族诗文总集不少,但在苏北地区不多见。《南溪草堂诗略》是扬州宝应县曹甸镇崔堡王氏家族作者的诗集,一共300页,收入63位诗人的文集,非常珍贵。”
3
江苏人很“潮”,很时尚,清朝就有经营城市的理念,出版各类旅游指南;民国时期,江苏女子非常时尚;江苏人又很会“玩”,逛“南京狮子林”愚园(胡家花园),留下了大量对联、诗文,形成南京愚园雅集文献……
“江苏经济发达、风景优美,古代文人墨客流连江苏,留下大量和江苏有关的文献。历代江苏文人注重收集、整理、保存、出版地方文献。同时,江苏也是地域政治中心,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很多朝代和政权在这里建都,所属政治机构也遗留下不少和江苏有关系的文献。可以说,江苏地方文献的丰富多彩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形成的。”江庆柏说,整理下来,江苏地方文献数量极多,在国内堪称第一。
12月3日,首届江南文脉论坛将在无锡灵山举行。论坛上,《江苏文库》推出首批成果86册,其中,就有《史料编》5册。
目前,《史料编》历史类的已经完成,正在整理地理类的古籍文献。历史类的开篇是《吴越春秋》,收关则是“四部通典”。“江苏历史年代最早的文献是成书于东汉、赵晔撰的《吴越春秋》。这一部是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这次影印《吴越春秋》所依据的版本,是‘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收录的元大德十年(1306)绍兴路儒学刻明修本,这是本书存世最早的本子。”江庆柏说。而结尾,则是《金陵通纪》《吴郡通典》《吴郡通典备稿》《广陵通典》等四部通典。
“我们读史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读历史,可以知道江苏兴衰盛亡的一些经验教训。”江庆柏对现代快报记者说,在收录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收正史,野史也要收,比如《江南野史》,就收录其中。为何?野史并不野,野史是对正史的补充。虽然,野史中有一些是不可靠的、荒诞不经的事,但是里面也有不少反映了社会底层政治生活的状况。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对话
江苏人经营城市
的理念超前
读品:《史料编》地理类包括哪些内容?
江庆柏:地理类收录的都是和江苏境内的地理情况有关系的文献,包括乡村志、山水志、名胜古迹、园林楼阁、祠庙寺观、墓葬、游览指南、掌故杂记等。其中,游览指南非常值得一提。
读品:古代的游览指南和现在的一样吗?
江庆柏:现在的旅游攻略,主要是旅馆、交通路线、沿途风景;而晚清民国出现的游览指南更详细,它对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教育、地理、风景都有完整的介绍。大家可能对游览指南有些误会,觉得无非就是看风景,沿着路线找到这个景观。其实,在当时江苏人就有了非常先进的理念,用现在的话说,叫经营城市。一百多年前,南京、镇江、无锡、苏州、扬州、南通、徐州、连云港都有自己的游览指南。
读品:这些旅游指南都是谁写的?
江庆柏:一般都是本地文化人写的,是一种自发行为,目的是引导大家来游玩。江苏一些地区的观念已经超前一步,是将旅游作为一个城市的大事业来做了。这一时期的导游手册的目的很明确,即通过风景点的认识,来引导人们走进这个城市,并进而认识、认同这个城市。
读品: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本游览指南?
江庆柏:这个很难说,各有特点。如徐寿卿编《金陵杂志》,宣统二年(1910)南洋劝业会劝工厂印刷官厂本。当时正好南洋劝业会开幕之际,主办方还特地出版该书,向海内外来宾比较全面地介绍南京各方面情况。除了序文及金陵名胜图外,主要内容还包括街道志、城垣志、桥梁志、官署志、学校志、会馆志、祠祀志、名园志、南朝寺院志、水道志、山麓志、庙宇志、局所会志、试馆志、公所志、慈善事业志、古迹志、违警律志、邮政新例志、宁省火车开行志、照相馆志、中西菜馆志、物产志等,最后附有金陵古迹诗志。内容非常丰富。徐寿卿后来还编辑出版了《金陵杂志续集》。再比如无锡有一本薛明剑等编辑的《无锡指南》,非常火,到1947年4月印了17版。扬州的游览指南《扬州画舫纪游图》,制作成圆盘形式,晚清扬州文人制作的,不仅有景点、路线介绍,还可以玩,类似于“大富翁”,一边逛一边玩,非常有趣。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江苏省、浙江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江苏文库》史料编主编。现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江苏地方文献的整理研究。著有《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近代江苏藏书研究》《孙星衍评传》,编著《江苏艺文志》《江苏地方文献书目》,整理《江苏人物传记丛刊》《江苏近现代社会救济与慈善文献丛刊》《南京愚园文献十一种》。参加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