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街道将社区服务推向“精品、精细、精准”的新方向,创新地提出“社区+”概念,以社区区域化建设为依托,提高社工的服务能力,增强社工的服务意识,组建更为专业的优秀服务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基层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
祝正 葛小林
“指尖的对话”让服务民生“零距离”
金百花园社区微信公众号跳出一条居民留言:“我孩子自从进入青春期,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总是顶撞长辈。家中总是气氛紧张,不知如何是好。你们社区能帮帮我吗?” 社工立即回复:“您好,请问您何时方便,咱约个时间,我们社工上门详细了解下情况……”
微信平台成为锦绣片区社区和居民之间交流的媒介,成为一种创新的、贴心的“微服务”。社区提供创新的电子化便捷服务,在传统电话和上门走访的方式基础上,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定制服务,并且利用微信平台与居民“零距离”及时沟通交流,使服务变得更加优质、贴心。
“1+1+1”满足民生“微心愿”
家住在锦绣花园的低保老人陈富良已年过古稀,儿子由于工作原因久居异地,不能经常回家看望。肢残三级的老人独自一人居住在家具简单的小房子里,平时摆摊替人修鞋,生活困难。
在红梅街道有很多老龄化小区,为帮助老人们生活,街道推出一个社会组织、一名社工和一名老人的“1+1+1”微服务模式,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例如,锦绣片区联合卫生服务站、医院、红十字会、残联、卫校等专业医护组织、队伍,成立了多支循环义诊队伍和医疗服务队伍,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血压、血糖检测等体检项目和白内障康复检查,使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单基础的健康服务。对独居老人,片区医疗队为老人提供细致关怀,经常上门慰问、照顾老人,同时向老人提供自救、急救培训和当季健康知识讲座,分发健康手册,提高老人自我保护能力。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送服务上门,由社工、志愿者、专业医护人员等为这些老人提供结对服务,并由社区为老人申请轮椅等扶助用品,帮助老人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能够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